标题 |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策略探究 |
范文 | 单亮 摘要:环境创设是影响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质量的一大因素,也是幼儿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环境创设时,有的教师会因为理念存在偏差等原因,致使环境创设出现一些问题,如新奇性大于教育性、材料丰富但没有引导作用等,这些问题对于幼儿接受环境的间接教育以及对幼儿参与各类教育活动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在环境创设中,教师要重视教育价值的体现、增强构成环境的材料的引导性、引导幼儿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与维护中,以此解决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133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环境包含了场地设置与空间设置两部分,在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时,应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等科学设计、有效创设,从而实现对幼儿、实践能力等的综合培养。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当中,幼儿的认知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明显提升,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关键作用。在当前开放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对区域活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可以为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创造良好环境条件,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现存问题 (一)环境的新奇性大于教育性 创设新奇有趣的环境是教师践行以生为本理念的体现。但是部分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往往会过于关注环境的新奇性,导致环境的教育性被忽视。这样的环境虽然受幼儿的喜爱,但是不利于教师开展教育活动。 (二)材料有丰富性而无目标性 丰富的材料是构成环境的重要因素,但在选择以及投放材料时,部分教师同样会因为过于关注幼儿的体验,而忽视了材料投放应有的教育价值,即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只注意了材料的丰富性,但没有秉持某个教育目的进行材料投放。(三)环境创设缺乏幼儿的参与 在创设环境时,由于教师会基于各自的教育目的进行环境创设,这就使大部分教师都会忽视幼儿的能动性。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则提出,幼儿的主体性是发展幼儿心智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环境创设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参与活动中,在活动过程对幼儿进行教育,并增强环境对幼儿的吸引力。 二、解决现存问题的环境创设策略 (一)立足于科学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先生指出幼稚园的三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3]同时从当时中国国情出发,主张创办适合国情的幼儿园,建设省钱的幼儿园和平民的幼儿园。这一思想,对当前的农村幼儿园仍然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作為农村幼儿教师,就应该协同幼儿家长,从农村幼儿生活实际出发,以具体的、现实的幼儿的经验为基点,对幼儿课程做再调整,选择贴近本班幼儿生活实际的、适宜的课程内容,让幼儿从熟悉的农村生活实际中迁移、获得成长所需的核心经验。切忌从成人的眼光出发,使幼儿教育小学化,强制幼儿学习远离生活,不符合幼儿教育发展规律的成人眼里认为重要的小学化的知识内容。[4]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我们承认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农村幼儿,就生活在农村的环境中。过着与大自然、乡土资源朝夕相处、亲密接触的生活。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原则之六“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指出:“四季的各种蔬菜、新鲜的鱼虾、种种不同的生物,就是鲜活的标本,都可以做儿童的好教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是活知识,是‘活教育。小孩子看了一定很高兴,做起来一定很快乐,所得到的知识很丰富,所得到的观念很正确。”“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只手去缜密地研究。”农村的环境,蕴藏着得天独厚的乡土教育资源。 (二)营造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 幼儿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经历还较少,他们对外部环境还存有一定的恐惧,再加之部分幼儿比较内向、胆小,因此充满急促、压抑等氛围的活动环境会使幼儿对外部环境、主题活动更为排斥。鉴于此,在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时,教师就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灵活运用各类素材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敞的活动环境,让幼儿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与精神状态投入到活动中去。另外,在创设环境时,教师可充分抓住幼儿好奇心强这一特点,运用一些具有启发性、刺激性的事物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让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并从中获得新的经验与知识。 (三)材料投放的优化 教师、家长在选择投放材料时,必须重视材料的安全性、环保性,要选择安全卫生、无毒无害的材料,同时也要提前做好一些消毒与加工工作,以保证材料使用的安全性。幼儿与成年人的生理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选择材料时应该从幼儿角度出发,防止由于材料不合理而对其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对过往区域活动组织经验进行不断总结与反思,及时发现材料上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处理,确保幼儿在参与区域活动时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其次,考虑材料的教育价值,确保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材料除了应该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外,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引导幼儿在使用材料时可以获得一定的知识,从而在活动中发散思维,增强认知能力。 综上所述,环境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石,也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一种有效渠道。在应用以人为本的各类教育理念中,教师会有失偏颇,导致环境创设出现问题。教师在发现这些问题后,便要立足教育这一根本目的,对环境创设原则、策略进行优化,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应用方式进行调整,以便为幼儿提供教育价值与趣味价值均衡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铭.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现状、问题及路径探析[J].林区教学,2020(03):118-120. [2]王文娟.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作用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2):131-132. [3]马富成,马雪琴.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河西学院学报,2014,30(02):89-9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