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探究
范文

    邬慧敏

    摘要: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学科,但是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却与其重要性并不切合。因此,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当前初中教师的主要探究目标和方向。通过对读写结合思想的实践来完成语文教学的改革,将阅读和写作的课堂教学相互结合,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读写结合;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240

    引言

    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教学板块,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要求下逐步完善的高效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究新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语文课堂的教学深度,对语文学科来说意义深远。

    一、结合写作要求的阅读内容分析。

    在结合写作要求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阅读文章的课堂教学设计。在分析文章语言的同时提出相同类型、相同句式的仿写任务;在分析阅读文章的结构过程中提出同类型作文段落章节设计要求;在分析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同一主题的经典内容与段落进行积累和总结,从而为写作教学的素材积累打好基础。

    例如,在學习七年级语文教材的第三单元时,教师就需要先阅读单元导读,通过导读来大致了解这一单元的文章类型以及基本的阅读和写作要求。这一单元的四篇阅读文章都是写景散文的体裁,最后一篇则为同一主题下的五首古诗。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大致分为两个主要的部分,前一部分讲解景物描写主题下的现代散文阅读,后一部分则为写景抒情的古诗词分析。在讲解这四篇现代散文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将其看作一个整体,对散文的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基础性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模式,微课视频资源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学生对这些基础性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印象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几篇文章分别进行较为详细地讲解和分析。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中以本单元的写作要求为核心设计教学的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可以完成知识回顾-自主分析-分析展示-技巧练习这样一个系统性的教学过程,从而实现从内容到写作练习的迁移。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实现对文章内容的深入解读,对文章中心思想和情感基调的深刻体会,也能够在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的同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落实到实践上,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并且为写作练习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

    二、情景再现展开深度思考

    在阅读环节,最关键的一步是启发学生从作者角度展开深度思考。在课上情景再现、课下学生演绎文本完成之余,更进一步的情感教学是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深度思考。站在作者的角度,对当时社会背景思考、对课文相关人物的性格以及命运展开辩证思考,或是对历史人物的辩证评价等等。例如:八年级下册《白杨礼赞》中,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白杨树这一客观事物上,赋予它伟岸、质朴、坚强的精神品质,从而使白杨树具有了独特的象征意义。这样的文本升华,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以及思想感情有了辩证的思考和认识。

    三、丰富教学手段,真实还原文本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按照时间可分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按照国别可分为外国文学、中国文学等,按照文体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说明文等。不同的文本可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手段来真实还原文本内容。

    例如:古代文学部分的古诗,以八年级下册《诗经》两首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将自己化身为诗人本身穿越到课堂来给学生讲述当时的时代背景、创作古诗时的心境以及思想感情,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与古人对话的形式身临其境感受古诗的魅力及意境。再比如对《壶口瀑布》的讲解,这篇文章的景色描写堪称经典,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将壶口瀑布真实还原在课堂,学生在视觉、听觉刺激下展开想象将壶口瀑布完整呈现在脑海中,自然能深刻体会作者对壶口瀑布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鼓励学生进行文本的另类演绎

    学生的艺术创作潜能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仔细挖掘,教师在课上完成第一轮情感渗透的同时,学生需要逐渐地消化吸收。此时,让学生将文本进行创新演绎,将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思想内涵的理解。

    例如,学生在学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时,教师真实还原白居易“幼识之无”等故事情节将学生带入到白居易的一生。在讲解完《琵琶行》这一古诗内容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给古诗配乐”作为课下作业,学生为古诗配上了自己喜欢的背景音乐并进行演唱。通过自己的演绎这一过程,既加深了对古诗的内容的记忆,同时也促使学生以作者的心境去阐述诗意,从而真正地实现了情感渗透,以情促学。

    五、基于阅读技巧运用的习作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技巧的训练和强化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章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提高这些技巧的实际运用能力,并且在写作练习中进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习作的质量。因此,在写作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阅读教学的知识性和技巧性的内容进行回顾,建立联系,然后根据相关的技巧设计针对性的写作训练任务,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习惯,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运用在阅读文章中出现的相关表达和写作技巧。

    例如,在进行“……,我永远忘不了你”这一题目的写作练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结合人物描写的相关文章进行回顾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这一题目对文章中的相关表达技巧和结构安排等知识进行筛选,去掉与主题内容不相关的技巧,然后设计仿写等写作训练活动来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在完成练习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完成整体的写作练习,并且对学生习作的结果及时进行评价,并且给出指导意见。在这样的写作课堂上,阅读与写作是互为基础,相互联系的,对阅读文章的分析以及技巧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在写作中加以运用,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语

    总之,读写结合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条重要路径。教师通过阅读写作的一体化教学实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从而实现学生读写能力的整体性提升。

    参考文献

    [1]蔡文圆.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卢聪勇.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J].好家长,2017(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