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观察Rh( D)阴性血型剖宫产术产妇不同输血方案的应用效果
范文

    赵晓丽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输血方案在Rh(D)阴性血型行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Rh(D)阴性血型足月剖宫产产妇48例,按不同输血方案分为3组,各16例。A组术前仅备冰冻红细胞,未冰输注,B组采用自体输血治疗,C冰冰冻红细胞组实施冰冻红细胞输注治疗,对比三组出血量与产妇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三组产妇出血量、凝血功能指标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评估Rh(D)阴性血型行剖宫产术产妇情况,为其制定合理输血方案,可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血液浪费。

    【关键词】Rh(D)阴性血型;剖宫产;输血方案;产妇;自体输血

    【中图分类号】R45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5-0039-02

    剖宫产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分娩方式,已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生命的重要手段[1]。产妇出血是剖宫产中较为常见与严重的问题,应结合产妇血型进行输血治疗,保证手术安全性。Rh(D)阴性血型是一种十分稀有的血型,血库、血站冷冻血液备存有限,加之冷冻血液融化洗涤至少需要2h,存在无法及时用血或提前备血未使用的情况,威胁产妇生命安全,造成血液浪费[2]。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不同输血方案在Rh(D)阴性血型行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9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Rh(D)阴性血型足月剖宫产产妇48例,按不同输血方案分为3组,各16例。A组采用冰冻红细胞输注,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8.95±2.46)岁;B组采用自体输血治疗,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82±2.53)岁,采用;C组实施冰冻红细胞输注治疗,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9.33±2.50)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1)制定输血方案:A组产妇身体素质良好,术后出血概率较小,术前仅备好冰冻红细胞;B组产妇身体基础状况较差,术后出血概率较大,满足自体输血标准,术中应用储存式自体输血;C组产妇自身无法实施输血,短时间内无法完成新鲜血液收集工作时,采用冰冻红细胞输注处理。(2)血液准备:自体式输血治疗:于输血前根据相关操作准则与规程严格收集血液,并将其放置于冰箱内待用。冰冻红细胞:需于解冻好后6h内输注完毕。以上所需血液制品均严格按照血站的制备、使用标准执行。

    1.3 观察指标(1)出血量:比较三组出血情况。自体输血:出血量<全身血量的20%,于出血基本止住、子宫缝合后输入自体血;异体输血:血红蛋白水平(Hb)<70 g /L、凝血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1.5倍,应考虑给予红细胞输注治疗。(2)凝血功能:于术后24h抽取产妇静脉血,比较三组PT、APTT指标水平,其中PT正常值11.0-13.0s;APTT正常值26-36s(仪器法)。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血量A组、B组、C组出血量分别为(369.52±38.18)ml、(385.46±45.28)ml、(391.35±32.48)ml,三组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32,P=0.600)。

    2.2 凝血功能A组、B组、C组PT水平为(12.19±0.72)s、(11.68±0.54)s、(11.98±0.39)s,三组P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84,P=0.105);A组、B组、C组APTT水平为(32.76±3.78)s、(33.41±2.59)s、(32.36±2.18)s,三组APT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27,P=0.537)。

    3 讨论

    产妇行剖宫产时由于宫缩无力、胎盘置入等原因易出现大出血情况,如不能得到及时干预,可能威胁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而Rh(D)阴性血型又称为熊猫血,血库内存有的红细胞数量较为有限,且血液融化洗涤时间较长,对产妇输血治疗产生影響。因此,针对行剖宫产的Rh(D)阴性血型产妇,应于其术前制定科学的输血方案,以保证安全、有效输血,减少血源浪费。

    本研究中,三组出血量与凝血功能指标均相近,提示剖宫产术前结合Rh(D)阴性血型产妇情况给予合理的输血方案,可有效保证其手术安全进行,有利于凝血功能的及时纠正。自体式输血治疗可结合产妇的凝血功能等指标情况回输或保存不同血液成分,减少围术期血液成分的丢失。自体血成分化分离可保存较多凝血因子与血小板,有利于活化凝血机制,从而纠正凝血功能情况,降低大出血发生风险[3]。针对不符合自体输血条件的产妇,在确定血站有冰冻红细胞的情况下放弃常规备异体血,可结合患者Hb水平确定是否需要输血。对术中有输血可能的产妇,为避免血源浪费,应在确定有冰冻红细胞的情况下,尽量与医师沟通,最大限度降低备用血量。

    综上所述,结合Rh(D)阴性血型产妇情况采用不同的输血方案,可有效节约血源,同时利于保证剖宫产顺利进行,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倩,聂玉艳,耿桂启,等.回收式自体输血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7,20(9):656-660.

    [2] 马婷,杨江存,宋耀军,等.51283例住院患者与献血者Rh血型分布和分析[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8,34(1):70-74.

    [3] 马印图,王更银,李烛,等.自体成分输血在1例Rh阴性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9,32(1):76-7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