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备考实践研究
范文

    刘凤一

    摘要:进行历史高考复习的困难之处就在于,知识点繁杂。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对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样的改革高考历史命题也发生较大变化,高分值题目以材料题为主,学生在实际解答过程中,既要掌握历史朝代和事件,也应明确分析出起因、经过等相关知识点,以此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纵观最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卷可知,其难度在逐步回温,如何在日益多样、复杂的历史问题中找到答案,已成为复习备考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备考实践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备考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294

    一、高三历史复习中常见弊端

    基于新课标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对学生的培养标准发生了改变,对高考历史复习也就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史料解读、新情境构建、多层面剖析问题已成为授课的主要基准,并融入到了高考复习备考的活动中。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大部份教师基于复杂、多样的知识和紧张、激烈的高考复习,通常在复习过程中利用以讲代教进行教授,经由强化知识点的复习,让学生完成知识吸收,并深化知识记忆。此种纯讲解式复习,一味凸显教师在历史知识层面的机械重复,强调历史知识讲解和历史线索归整,彻底忽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复习过程知识体系的建构和重难点的攻克。同时仅仅依托课文知识点顺序进行讲述,无视新材料的引入和新情境的构建,制约了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缺乏重视。由此可知,此种复习既削弱了新材料和情境的教学价值,还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和进一步创造的机会,降低了学习自主性。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其正确解答高考题目的能力。这是目前主流复习方法中存在一些弊端。

    此外,题海战术的实施,也使得学生疲于应付各类考试,缺少对已复习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离开了内化的过程,复习的效率大打折扣,也就更谈不上什么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了。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备考实践策略

    基于以上的存在问题的思考,参考新课改中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结合当下正在进行的高考复习备考,笔者设计了以下复习备考的实践策略。

    1、立足课改,吃透教材

    在高中阶段,历史学科是一门基础性质的文化课程,是学生系统了解和学习古今中外历史知识的重要路径。但由于历史学科一直以来都被涵盖于综合科目,单科成绩不突出,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程度不高,同时由于其学科内容涵盖了从夏商周到当今的历史事件,纷繁众多,时间长,范围广,记忆要求高,复习难度大,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另外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背景下,由于教学目标的变化直接导致出题的变化,死记硬背题型少,理解运用题型多。这些情况的存在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平时未能打下坚实基础,多在考试前夕临时抱佛脚,也就导致学生不能对所创设的新情景、新材料进行正确的分析,很难真正达到历史学习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做好高中历史复习工作,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吃透教材,立足于新课改的素质教育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历史学习对于历史知识积累、人文素养培育、价值观念塑造等方面带来的重要影响,最终实现高中历史的高效复习。

    2、激发兴趣,培养情怀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家国情怀不仅要求学生要有对国家有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还应当具备正确的世界观。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为抚慰学生的焦虑情绪,重新赋予正能量,培养学生应有的抗挫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引入了steam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创作潜能,绘画作品《武汉加油》导入新课。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将现实生活与经济危机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关注社会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地分析危机的双重影响,引导学生得出面对危机时应积极应对,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向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们学习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这一历史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思维导图,构建体系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脑图”或“概念图”,是表达放射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它主要根据左右脑不同的功能,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知识组织并使之结构化;运用图文并重的方法,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从而全面调动左脑的顺序、条例、逻辑、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颜色、空间、图像、想象、整体思维,帮助人们在艺术与科学、想象与逻辑之间平衡发展,使大脑的潜能充分地得到释放,最终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潜能。

    高三历史复习课包揽诸多知识,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知识点繁多,传统的历史复习课对于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依赖于学生的重复记忆、题海战术或者展示纯文字版的知识结构框架来实现。这种复习方式会让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痛苦深渊中,零散的知识点不容易被拼凑起来,必备知识容易被遗忘,知识迁移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这时候,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高考复习就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例如,在《“转危为机”一一罗斯福新政》的高考一轮复习课中,笔者就绘制了思维导图。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透过思维导图的关键同,先把握住本课的主十内容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特点及影响,然后再通过不同色彩的细分层级逐步扩展知识,进行知识的串联和整理,深化认知,明晰相关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同时,在记忆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借助图标、图例等直观图像强化记忆。这样通过不同层级的知识分支将零散知识系统化的思维导图,会帮助学生更为轻松地把握整体历史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4、史料實证,拓宽视野

    2017年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史料实证”是培养其他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为增强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笔者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坚持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研究方法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精选了符合本课教学要求、体现历史学科研究动态的文献、数据、图表、纪录片等史学资料,积极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运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分析史料,在使历史核心素养落地的同时,提升历史探究能力,拓展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时,笔者引入谢克特案件和《美国1929-1937年生产情况统计图》和《美国1929-1937年失业率走向图》,让学生学会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

    三、结语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复习期间的内容、方法是否准确得当,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可见复习在历史教学中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高效的历史学习习惯,在夯实基础之后,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查漏补缺,从而提高历史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浩. 对高中历史复习方法的研究[J]. 散文百家(下),2018(8):267.

    [2]胥勋兵. 基于新高考背景的高中历史复习策略研究[J]. 科学咨询,2018(10):8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