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美术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
范文 | 詹坤华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融合,在当下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西方的文化影响着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也是一项新的挑战。在初中的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本文通过对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进行分析,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为初中美术教学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学途径,也使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传统文化;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134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其内容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我国的传统文化底蕴非常浓厚,非常需要当代学生去理解与传承,所以在初中美术中融入传统文化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也能够构建高效课堂。 一、中学美术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进行有机结合,从某方面来讲不仅满足了素质教育下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此外还具有如下意义: 1.拓宽了学生文化视野。相比中国美术知识,西方美学由于色彩满合度高以及形态的个性化,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但在潜移默化中却对学生的思想认知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对学生民族文化素养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片面关注于西方作品,忽视了中国传统艺术作品,长此以往还导致学生文化视野的狭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而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让学生在赏析作品的同时去感受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地拓宽学生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了学生审美观念。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教育部门提出的新要求。审美能力作为当代中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美术课程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能起到良好的培养效果,为此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站在批判和继承的角度去审视传统文化,经过“去糙取精”以此在培养学生正确审美态度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为学生文化和艺术素养的不断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3.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学生“三观”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将其融入中学美术课堂,以多样化的文化内容和艺术风格,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大力推行伦理道德的理性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去纠正和改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和不正确观念,以此为学生“三观”的正确树立打下坚实基础。 二、中学美术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1.教育工作者需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融合的过程中,为确保融合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教育工作者需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提高“传统文化融入意义”的高度认知,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和艺术素养。在民族传统文化融入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结合当前我国教育部门提出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计划的完善和优化,以此在确保每位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的同时,确保预期教学目的的达成。除此之外,在中华传统文化和美术课程有机融合中,教师不仅要对美术课程中囊括的中国传统元素进行深度挖掘,还要能从众多传统文化中筛选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作品,由此在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学习的同时,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 2.优化课程教育教学模式。融合目标的实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教育工作者教学手段的先进度有着直接关系,换言之倘若教育工作者采取了先进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艺术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也具有积极意义,反之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中传统美术艺术其实也流传了几千年,在历史长河中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美术大家,像齐白石、顾恺之、吴道子等,他们的作品无不是我国重要的艺术瑰宝和宝贵的文化财富,因此在两者融合过程中,为确保融合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教育工作者可借助“绘画作品”,带领学生进行赏析,同时为强化学生赏析深度,教育工作者可在介绍绘画作品时,连同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以及创作技巧进行讲解,以此在不断提高学生文化传承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美术作品的内在美,最终为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的趣味性。中国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由于与当代生活习惯亦或是其他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枯燥,长此以往对影响两者融合质量和效率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为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的趣味性也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在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中国传统文化相关故事为切入点,由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度的基础上,来保障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4.引导学生动手实操。在进行中学美术课程和民族传统文化融合过程中,为从根本上提高融合效益,针对某些课程教学内容,教育工作者还可采取“动手实操”的教学模式,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切实有效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最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傳统文化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需要初中美术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特点,设计和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是说不是每个种类的传统文化都适合渗透其中,初中美术老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进而进行有效教学,完成预期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于文军.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99. [2]马进林.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J].读写算,2019(27):2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