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范文

    黄丽微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逻辑学科,不同于文学学科。初学者需要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本文将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以期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所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生活情境;数形结合思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184

    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育过程中,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现实生活经验以及规定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理论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对数学课程不再抵触,逐渐产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在当前实施义务教育改革中,要想顺利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推陈出新,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对事物的表面与本质都可以有正确的符合科学常理的思维能力。 换句话说,我们在对事物进行观察以后,对比、分析判断、概括以及作出推断,并且可以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清晰科学明确的表达。 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我们的适应能力, 同时可以发展多种能力, 如创造力是帮助人们进行创新的一种综合能力,学生通过锻炼可以养成好的思维习惯,树立对世界, 对人生,对社会的正确态度与价值观。

    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1、调动学生兴趣

    小学期间,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差,教师在教学过程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采用恰当的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上经常分神,因此教 师应该合理地组织游戏教学,借助数学知识进行游戏,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创造游戏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边游戏边掌握知识,寓教于乐,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愿意自主投入数学学习之中。例如,在讲解数学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情景:

    小明比较喜欢集邮,总共收集了 30 張邮票。在小明生日那天,

    妈妈送给小明 10 张邮票,之后小明送给朋友小张 8 张,送给小天 11 张,则现在小明还有多少张邮票? 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充满了趣味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讨和计算,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此会使他们形成自主寻求答案的渴望,使之在学习数学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增强。

    2、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在学习班级里,教与学是一对几十的关系,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 这体现在教学上就是需要有因材施教的思想,而不是“一刀切”。因此,在首次接触学生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学期前的摸底测试或者和其他教师沟通,尽快熟悉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等,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接受知识快慢程度,掌握整体的学习情况, 不能过于重视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 对于成绩和天赋都不错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独立思考,表达思考过程。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信心,让学生敢于去学习。具体来说,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不足点,针对性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布置作业, 而不是盲目地让学生写一堆的试卷。学生因为作业的繁杂而不能合理安排时间,被困于各种类型的难题中,难以提高学习效率。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尽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高, 但教师在教学环节的关注点也不得只是关注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 更关键的是要使他们学会举一反三,形成一套特殊的解题方式与学习方式。 例如,在分析“小数的性质”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采取创建问题情景的 方 式 展 开 教 学 , 比 如 , 能 够 给 学 生 一 些 数 字“1,0.1,0.01,0.001”, 且向他们提问“大家可否给这些数字之后分别添加一个单位,使这些数字能够画上等号”。 针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固定的,学生可能会有自己的答案,类似下围棋的人,对于棋形的感受,能够随便找一个数学题感受一下, 即在 0.1s 猜到这一题目答题思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看见问题后就进行思考,能够添加元、角、分等单位,也能够添加代表长度的单位,学生开始应用原来的数学知识解答问题,把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联想力。 简单的题目不仅使学生真正了解数学性质, 还使他们的思维获得启发与培养。

    4、增加合作互动,共同学习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除了要学会独立思考以外,更要加强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学生群体割裂成个体, 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状况会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候,学习小组的建立十分必要。建立小组,加强学生的交流,能够快速解决组员存在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但是, 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学习小组的划分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摒弃平均人数主义的思想, 而应该根据学生能力大小来进行定期分组,将能力强的学生平均划分到能力稍弱的学习小组中,让水平及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帮助暂时落后的学生, 加强学生的交流合作,互相进步,同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持续发展。在进行合作交流时,学生自由表达解题思路,分享多样的解题方案,拓展课外知识,丰富数学理论的认识。

    5、理论联系实际教学

    数学知识源自生活但高于生活, 属于对生活规律的归纳总结,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教师要做到理论和实际结合, 找到生活方面的数学知识点。 教师要依靠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 延伸教学知识, 把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融合,进而使课堂更充满趣味性,缩短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要提出一个和现实生活联系的问题,这样的题目和生活联系紧密,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答题兴趣,把原本抽象烦琐的分数应用题变为形象有趣的生活化题目, 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

    结束语:小学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随着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以及学习难度的提高而不断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需要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归还学生课堂主动权, 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主动寻求生活与数学世界相通之处, 将生活情境切入课堂中, 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利用数形结合方式进行引导教学,开展小组交流活动。 这些课堂环节都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并且在有效指引下,学生开始学会思考, 在一天天的学习中不断构筑起逻辑思维能力的框架。 这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说, 都是对双方有积极意义的做法, 更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曾梅蓉.立足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文理导航(中旬),2021(04):22-23.

    [2]樊学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读写算,2021(08):91-9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6:4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