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有关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人工智能教育的探讨 |
范文 | 周菊芳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对于人工智能教育愈加重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科技基础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应有将人工智能相关理念、技术融入日常授课的计划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的认知水平和信息素养。本文对于目前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于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小学教师观念的改变。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技术;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282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中运用到人工智能,在全新的时代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加入人工智能教育,能够让小学科学教育拥有时代特征性,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为社会培养新时代人才。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应该在教育初始阶段就在心中埋下科技的种子,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 一、激发学生兴趣,创设人工智能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兴趣的导向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培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与学习素养。而且还能让学生将兴趣与课堂学习知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展开分析与研究。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性讲解与分析,进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作用是什么、人工智能能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哪些帮助等。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以上三个兴趣引导点对学生进行分析与讲解。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关于“世界围棋大赛”的内容。以此让学生明白,在传统模式的围棋比赛中,人脑的博弈是主要的决定因素。但是,自从人工智能技术加入到其中以后,就变成了人脑与电脑的博弈。而且其难度更高,受关注度更广。再如,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兴趣点的深入引导,且可以通过“兴趣引导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如:“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会不会有一天机器的智慧能够超过人类的智慧?”或者,教师也可以提问:“在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做出的一系列服务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更高效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和生活水平?”以此为法对学生进行提问,能够迅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可以让学生将信息技术课程、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方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进而采取相关措施,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帮助学习学习信息技术。 二、基于创客思维,开辟人工智能知识教学素材 在人工智能教育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开展计算机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系统性操作手段对课堂内容进行设计与开发。且在这一背景下需要结合人工智能前沿科学技术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计算机知识技能的讲解与分析。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水平会得到提升,且对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能力也会得到发展。例如:教师需要基于人工智能教学理念的应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技能的统计和分析,进而建立符合学生反馈信息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这对于教师顺利开展后续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且能够突出计算机知识教学的针对性,印证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一方法的应用,可以带动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素养不断提升和发展,同时能够让学生对不同的问题做出全面的分析和理解,进而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建立学生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的认知态度。四、优化教学方法,提升人工智能知识教学深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培养。通过该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更能提起兴趣,以及更能带动起个人的学习热情。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导入新课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编辑与策划,以此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机器人沿线行走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课堂引导,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分步骤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此,可以将教学内容氛围三大部分。第一,教师需要通过播放一段动画片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第二,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组灰度传感器的照片。第三,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对灰度传感器进行脚本编写。而且需要学生应用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对其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先不要考虑能力的问题,想考虑想法的问题。在想法成熟之后,再去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这样,学生会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于如何编写灰度传感器上。 三、对人工智能内容进行设计 在课堂上铺垫人工智能内容时,应该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改变,由于小学一到三年级和四到六年级的知识掌握能力不同,所以增添人工智能课程的内容和侧重点也应该有所变化。对于一到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刚刚开始接触人工智能课程,所以课程应该以了解和认识为主。该阶段的小学生由于刚刚进入到学习状态,还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集中时间比较短,思维模式还停留在直线思维的方式上,所以在此阶段,人工智能课程的教育应该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展开,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寓教于乐,游戏中认识人工智能,了解人工智能。对于四到六年级的小学高段人工智能教育来说,应该将课程重点放在体验上,由于该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基础,此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体验和感悟人工智能为主。 在小学阶段铺垫人工智能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得到提高,为接下来的人工智能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人工智能课程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一起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改革,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勇,徐鹏,刘未央.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及建议——来自日本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20(08):93-99. [2]屈岑.人工智能在小学数学课的应用模式——以“作业盒子”为例[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04):102-104. [3]謝忠新,曹杨璐,李盈.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内容设计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04):17-2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