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
范文 | 王慧琳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提升了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构建一个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的美术课堂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师的施教方法,使得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大大提升,更新教育理念,科学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全面提升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美术是一门以视觉艺术和审美艺术为主的鉴赏性学科,中小学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讲授基本的绘本知识和审美技巧,还要重视学生人文情怀、审美情感和美术素养的全面培养。因此,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新课程要求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292 美术作为小学教学中的一门学科,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息息相关。作为美术教师,要通过一些事物让学生认识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成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动画、视频等,这样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美术是一门与造型相关且强调视觉的艺术。形象的视觉效果对于美术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恰好信息技术能依托自身的开发性、全面性等特点而方便教师开展形象教学。首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可以突破过去“灌输式”教学方式,为美术课堂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其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能有效规避以往在美术教学中导入、讲解、板书、示范直至学生完成作业的单一模式,从而转向学生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展示自我的多功能模式。再次,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教学中还能在提升美术教学的立体感、趣味性的同时,增强学生美术学习的自主性。最后,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美术教学中,不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创造性,还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1、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具有引发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声、像、图、文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给学生的美术素材便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与欣赏,能够激发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眼界,进而能够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深度理解美术知识。 例如,教学“魔幻的颜色”一课,教学的重点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水彩绘画的颜色基础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先进行了问题引领导入,试问学生水彩颜料的作用,有的学生能够积极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说“可以用它来画画”,有的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可以让世界五彩缤纷”……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问“不同的颜色之间有联系吗?,学生不知所问。教师提示道“比如说,蓝色与黄色放在一起会是什么颜色呢?”此时,引发了学生的大胆猜想。教师小结,不同的颜色放在一起可以合成其他的颜色。继而,教师用课件呈现概念不能用其他颜色合成的颜色是原色,不同原色放在一起可以调和成另外的颜色。此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知识,便给学生播放了卡通片,卡通动画中,红黄蓝三原色分别用红苹果、香蕉与蓝蓦三种水果来表示,三种水果之间进行了对话,让学生很快了解了—红、黄、蓝是三原色,无法用其他的颜色进行合成。 教师能够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呈现生动的学习素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猜想、验证中理解了美术三原色的调配知识,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 2、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不能仅仅为了吸引学生而应用多媒体,而要特别注意分析学生的学情。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点,教师要深入剖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到提升学生兴趣的切入点。 例如,《我和马儿在一起》一课,由于南方的学生较少见到马,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马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观察其动作特点,尝试模仿它的动作和声音,以此深入了解马,也使传统的静态课堂转变为动态、丰富多彩、有趣的课堂。 3、创新教学形式 美术创作需要孩子具有一定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就需要教師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灵活、趣味而又和谐的氛围这样也能让学生觉得美术学习不再枯燥,使学生感受到艺术深处的美。为此,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形式,以使学生生成创作灵感进行创作,进而能够增强美术教学实效。 例如,在学习《登山游戏》一竹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旅游登山经历,让他们回忆自己旅游登山的原因、经过与感,受。而后,教师利用课件给学生呈现了多种登山的线路图,让他们仔细观察。随之,教师与学生一起玩“大富翁”电脑游戏。在学生有了玩游戏的快乐体验后,教师引发他们萌发自己制作登山游戏棋的想法。继而,教师让学生打开电脑画图软件,从制作登山线路图开始进行设计;教师参与其中,充分考虑游戏的趣味性与丰富性,在线路图中增加更多的兀素,设计多条弯曲的道路,指导学生顺利完成线路图的初步设计;接着,教师再让学生把自己设计的线路图打印出来,引导他们用蜡笔、彩笔等给线路图涂上不同的颜色,同时在需要处添加花草、树木、人物等,最终完成登山线路图画面。为了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教师又让学生设计了棋子与转盘等活动画面。在教师的创新教学设计中,学生经历了回忆、思考、动手制作的完整过程,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美术绘制能力。同时,也更好地提升了美术课堂教学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进行整合,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其他学科形象、生动、直观的展示美术的美,能够达到活跃美术课堂氛围的效果,使课堂更加生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和时间,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金良.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8(9):167,169. [2]吴清东. 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J]. 中国高新区,2018(9):1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