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
范文 | 刘鹏 摘要: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学生能接触到很多西方的事物。我们现下的初中教育中有着很多中西方的文学著作篇章,其中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也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在初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板块还是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着重阐述了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渗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382 引言:在初中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可以说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课程,其不仅是学生锻炼自身思维能力以及拓宽自身知识视野的唯一方式,更是学生形成文学素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如果只是将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于提高学生的分数成绩,那么只会成为阻碍学生未来发展与成长的绊脚石。因此,教师一定要及时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要明确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不是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主,而是要培养学生形成文学素养,继承语文知识中的传统知识,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这不仅仅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更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问题 1.教师与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认识不足。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教师与家长都过度看重初中生们的知识学习,特别是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升学的转折点,家长和教师更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考上好的高中,但是却忽视了对初中生们的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工作,使得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效率较低。而学生由于长期处于父母、教师关注的目光下,自身也只关注知识的学习,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不感兴趣,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教师、学生与家长都把语文变成了升学的工具,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2.课堂渗透效率低下。教材毕竟容量有限,因此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较少,同时又因为初中教师不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不深入挖掘课本教材与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导致初中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不足,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相比于初中阶段,初中阶段的科目众多,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学习压力较大。长期处于高压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度与求知欲望逐渐降低,学生也很少会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中的传统文化知识。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1.认真规划教学内容。初中语文教材收录的文章都是教育部经过精挑细选的,不但辞藻优美,同时还拥有深远的意境与人文内涵。文章中不但重点展现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包括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园林、宫殿、长城等建筑艺术等等内容。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前需要提前深入剖析教材并仔细规划教学内容,认真选择文章中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例如教师在讲解初中语文人教版《论语十则》的内容时,由于文章蕴含着丰富的背景与典故,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每则论语的背景故事,从而帮助初中生们更好地理解论语知识,同时还能够增强初中生的文化素养。教师通过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初中生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佩之情。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初中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而初中教师要想开展高效的传统文化教学就需要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选取教材中蕴含传统文化、道德情趣的教学内容,并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使学生真正体会传统文化的思想含义。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但可以传承中国的优秀历史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力。例如,在讲解初中语文部编版《核舟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教师可以让其观看多种核桃制成的手工艺品,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故事的过程,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此外,教师在讲解对联时还可以将其与我国的传统节日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民俗活动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3.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与专业水平。将我国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不但可以大大提升初中生的文化素养与德育水平,还可以起到传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作为学校,要增强具有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的储备。学校可以从师范院校教学、教师资格考试与现有教师的培训工作等方面进行。首先,学校在培养优秀文化教师时应重点培训教师与任教科目有关的文化内容,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是提高德育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因此,只有教师具备积极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致力于自身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才能够打造高效高课堂,真正实现我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其次,在地方与国家的教学课程中都可以加入与学科有关的文化内容,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课本和实际生活中。语文中的文字、古诗正是从古代流传而来的,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只有在语文教育中加入丰富的传统文化才能够提高初中生的文化自信。最后,教师通过专业培训与自我学习也可以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增强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与表达技巧,从而推动语文课堂的新课程改革进程。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注入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就要结合当前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能力,来不断地创新自身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在课堂教学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引学生进行高效的语文学习,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地结合,进而以此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效果,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试析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J].中国校外教育,2018(8):22. [2]郭珊娜.中華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9(36):10-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