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的分析探讨 |
范文 | 孙梦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基于此,教师可尝试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到语文阅读的授课过程中。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生活化教学,促进生活化教学和素质教育得到落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207 生活教育的思想最早来源于陶行知,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本源,教师应该在生活中实施教育,让教育的成果运用在生活中。这启迪了语文工作者,阅读教学应该主动深入生活、立足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认知与理解、体验与感悟、实践与反思,如果将生活化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让教育游戏化,让知识乐趣化,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优势。 一、生活化教学的概念以及意义 生活化教学,顾名思义,便是通过生活与教学之间进行联系来推动教学效果提升的一大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脱胎于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将生活与教育架构出一座桥梁,让学生们能够在其中对知识点进行高效理解运用的同时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到生活中进行实际的应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不仅能够有更高的学习效率,还能够通过这之间的纽带来获得生活上的感悟,从而对于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以及生活能力都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 二、将生活化微课视频引入阅读课堂 只有將阅读的内容深入理解,方可让阅读内容内化到自己的行为、精神中,在进行写作时也能更好地表述自身感情。在教学中,部分学生在理解语文阅读内容时会遇到一定困难,这就需要将微课视频引入到语文阅读课堂,借助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授课重点,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在制作微课前,教师要对学生的三状态做到心中有数,即学生的心理状态、身体状态和学习状态。而后结合他们兴趣所在,将适合的内容融入到微课视频中,将抽象的阅读内容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应内容。在进行微课制作时,教师要格外关注微课的时长,一般来说,微课视频最好控制在8分钟左右。因为过长的视频太过考验小学生的自制力,他们难以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如果微课视频过短,则难以起到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匆匆》时,笔者结合学生日常制作了微课视频。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内容,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这对他们之后进行高质量的语文写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关联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迁移生活认知 客观来讲,每一篇文本基本上都记录了作者的真实经历,反映着作者的人生阅历。尽管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但是我们也能在作者的描述中找寻到自己的影子,而这种相似点便能够促使小学生对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对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生活化改革进程中,教师应该要切实关联现实生活,客观分析学生的人生阅历,引导学生积极迁移生活认知,由此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学生带着个人思考去阅读、去表达,使其切实实现深度阅读,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力。 如在《四季之美》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引导本班学生回想了自己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美景的看法,让学生自主表达,使其及时回忆起生活经历,由此改善学生的生活认识。比如,有的学生表示自己最喜欢夏天,认为夏天比春天更有生机,比如夏天出行的动物会更多、植物的成长会更加快速,而且学生也很喜欢出汗的感觉;有的学生则表示自己最喜欢冬天,因为冬天会下雪,整个世界都会变成雪白的颜色,看起来干净、纯洁,自己也可以与小伙伴一起打雪仗、堆雪人,在大自然中获得快乐、幸福的感受;有的学生则表示自己最喜欢秋天,因为自己最喜欢的植物是枫树,秋天则是赏枫的绝佳时机,整个枫林都会变得红彤彤的,连天空都能印上红色。面对学生的真情流露,笔者就引导学生阅读了课文,让学生进一步去探寻四季美景,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善于感悟生活的品质。 四、主动联系生活,感悟文章主旨 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情况,笔者在阅读教学中主要鼓励他们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力,联系自己的生活和经历,主动走进生活中,才能够感悟文章的思绪主旨,发现生活的真谛。 教师在教学《伯牙绝弦》时,正是一个所念,一个必得,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知音,教师:“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心境,那就是——喜!”为了让学生体会伯牙此时的心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中自己的愿望实现的时刻,体会什么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这一句话中的欣喜。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思想主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讲述自己与朋友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 特别是到了高年级阶段,小学生的生理水平不断发展,当代的小学生比较早熟,他们渴望独立、成长。很多时候,遇到的问题、自身的想法不愿意和父母、长辈去说,希望和朋友去讨论,因为他们更能够理解对方,一部分的学生在多年的学习生活中更是遇见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成为他们人生的重要一个部分。这个时候,教师要设身处地,请他们去主动联系生活,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最好的朋友离开了自己,会是什么心情?一旦有了这一代入感,学生在生活中会明白知己的重要意义,也仿佛可以理解伯牙有一个知己的喜悦,以及失去知己之后的悲痛心情。可见,在阅读教学之中鼓励学生去主动联系生活,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走进课文的文本之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综上所述,生活教育思想对于语文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阅读,是学生认识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与生活空间发生关系的方式,将生活与语文阅读教学融合是一种创新性的教育手段,全面构建阅读教学生活化的模式,要切实关注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自主表达欲望与生命体验过程,要让学生及时表达个人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力,这也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彭鑫.情境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幻画报,2020(09):126. [2]杨倩.让小学语文课堂插上“生活化”的翅膀——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7(59):67-6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