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如何优化小学阅读教学
范文

    吴杰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人才的要求由原来的单纯看技术,逐渐发展到了素质与技术并重的阶段。小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加以培养非常有必要。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化问题逐渐显现,在新时期教育改革工作中,应该以创新阅读为核心,提升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创新阅读理念下,除了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丰富知识体系外,还要注重能力素养的培养,达到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 适应社会打下基础。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重新审视教学实践工作,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在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培养创新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244

    伴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出台,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健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小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广大教育教学专家的重视, 小学生可以通过语文阅读的学习提高审美、 扩宽视野,并且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吸取作者的生活经验,弥补小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经验不足的缺陷,对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小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但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教师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是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现代人来说,阅读就如同衣食,是生产生活的必要手段。 阅读也是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及经验的途径,能够不断提高个人整体素质;还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一个人只有具有较高的阅读水平,才能具备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有效地与他人沟通,适应社会的发展。

    所以,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必须要重视阅读教学,这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 让小学生喜欢阅读、主动阅读,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灵活地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各项能力; 通过阅读也能够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 形成积极健康健全的人格。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因此,重视阅读,必须要关注阅读教学的质量。 但是,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阅读教学大多采取的依然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不敢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教师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怎么考就怎么教,以期让学生达到教师的预设目标,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没有主动权, 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 其次,阅读是学生创造性、个性化的学习,要尊重学生的感悟与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重分析、轻感悟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个性思想,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大部分教师更注重课内的阅读教学,特别是精读课,忽视了课外阅读的拓展,割裂了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从长远看,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培养良好的阅读预习习惯

    语文教学大多是针对一些文章进行分析解读, 让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中识记字词、运用语法,所以让学生进行课前阅读预习能够让他们静下心来充分了解整篇文章, 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表达的道理。 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做到准确掌握,教师只有全面抓住教学重点,才能够更好地对学生阅读加以引导。

    2.改变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渐渐不适用当下的教学要求, 这一方法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以教师需要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 尊重学生的不同特征。 针对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 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不同,分别加以教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引起他们对学习的重视。另外语文阅读不仅要求学生识记字词、掌握语法,更重要的是从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规范。 所以语文学习更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观感受,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

    3.读写结合,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提升

    写作与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点, 将二者结合起来教学, 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到语文的魅力。 这一方式是让学生先充分了解课文中的写作方式以及写作内容, 然后展开想象,并进行写作,从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内容,并将文章中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写作中。

    4.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小学生爱玩爱闹,课下很少能够静下心来学习。 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让学生认真听课。 首先教师要有感情地对学生们讲解课文, 如果教师过于刻板严肃,讲解时死气沉沉,很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文中包含各种情感,教师要对文中的感情一一加以分析,帮助学生融入课文讲解中。 另外教师还需要在讲解课文之前,对课文进行深入了解, 要试着用引导性的语言将学生带入课文中,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 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就可以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了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学习成绩, 忽视了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全面发展,阻碍了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 教师的教学策略多样性和教学计划帮助小学生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 使得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阅读的技巧与方法, 为小学生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瑞霞.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91.

    [2]叶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99-100.

    [3]官林凤.关于小学生语文閱读能力的培养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19(11):83.

    [4]薛海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19(1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2: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