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韩国语课程教学策略 |
范文 | 摘要:文章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思考这一思政教学新理念与高校韩国语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希望凭借这一有效策略的探究能够为后续高校韩语课程的思政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韩国语课程;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336 前言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迄今中韩两国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友好往来,尤其在2000年“韩流”进入中国以来,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韩国的年轻事物,并愿意深化与韩国的沟通、往来。在这一中韩建交的良好背景下,韩国语作为深化两国沟通的基础,韩国语教学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的构建、完善和发展也开始受到人们重视,那么究竟该如何推动高校韩国语专业发展呢?在高校韩国语专业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价值就凸显了出来。 一、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韩国语教学融合的意义 首先,课程思政理念与韩国语教学的融合能实现在韩国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目的。韩国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只有在学生韩国语的同时学习韩国的文化、习惯,才能帮助学生在后续韩国语应用时更准确的应用这一语言。鉴于此,课程思政理念的意义就凸显了出来,这一思政内容的融合能够丰富原有的课程体系,实现同时培养学生思想和技能的目标,也为后续学生更灵活运用韩国语创造条件; 其次,课程思政理念与韩国语教学的融合能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尤其在这一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只有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到韩国语教学中去,接受了蕴含思政内容韩国语课程的学生才能形成更强烈的文化自信,使其在后续与韩国企业、韩国群众交往时以更好的状态面对他们,向其传递中国文化、分享中国理念,进而为后续亚太发展齐头并进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韩国语教学融合的现状 迄今为止,高校作为韩国语教育的重要场所,越来越多高校投身于课程思政理念和韩国语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推动了韩国语教育的发展,也暴露了韩国语教育的不足。 首先,是教师对课程韩国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理念融合理解的不足,这一理解层面上的不足阻碍了他们在课上展现课程思政理念的积极性,从而削弱了这一课程教学的效果。比如,在过去高校韩国语教学中,存在部分教师仅在课堂上某一环节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情况,这就大大影响了课程思政的渗透范围,也影响课程思政下韩国语教学的成效; 其次,是教师融合课程思政理念和韩国语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绝大部分教师在实现这一融合教学目标时都会从教材内容出发,生搬硬套的为学生渗透思内容,这一生硬的课程思政不仅无法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目标,还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而影响课程思政理念下韩国语教学的效果。 三、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韩国语教学融合的策略 从以往高校韩国语教学设计的经验来看,笔者认为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韩国语教学改革应分别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阶段入手: (一)课前阶段的高校韩国语改革 就这一策略层面而言,笔者认为融合其两者的重心应集中于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现代高校韩国语教学的层面,通过提高自己教学认知的方式,收获更好的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韩国语教学改革、优化效果。比如,这一环节教师应有目的性的学习更多韩国语教育新知识、新思维,以此为后续课程创新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课堂阶段的高校韩国语改革 这一阶段是融合课程思政理念和高校韩国语教学的关键步骤,所以,教师应从高校开展韩国语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们设计具备一定针对性和适用性的韩国语教学方法,以此推动课程思政理念下韩国语教育的发展,收获更好的高校韩国语教学成效。 首先,教师可以从高校学生“0基础”学习韩国语的特征出发,从语音教学层面开始设计蕴含了思政教育内容的韩国语课程,以此满足学生们韩国语学习的基础性需求,为后续更有深度的韩国语教学提供思路。比如,在设计这一阶段课程时,教师可以从汉语与韩语间的“同源性”出发,为学生讲解韩语的发展历史,借此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后续学生能够将中韩文化传扬出去奠定扎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也可以将情境演绎的方式融入到教育课程思政的韩国语教学改革中去,人为的为学生创设能够应用韩国语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提高自己的韩国语掌控力,收获寓教于乐的效果,同时助推高校韩国语教育的发展。比如,在设计有关“问候”等韩国语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韩国社会中不同人见面问候的情境再现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分别扮演情境中角色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不同的韩国语问候技巧,也借助这一手段帮助学生了解韩国的礼仪、文化,从中实现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改良高校韩国语教学的目标,收获更有助于学生成长的韩国语教学效果。 (三)课后阶段的高校韩国语改革 除上述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韩国语教学中融合、应用的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到课后实践环节指导中去,从学生学习韩国语的兴趣点出发,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元的韩国语教学模式,凭借这一模式调动学生们参与到韩国语学习中的积极性,借此收获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韩国语教学中融入的意义,实现这一环节高校韩国语教学改革的目标。比如,在设计这一环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们感兴趣的“running man”等节目融入到课程中,让学生通过观看这一韩语节目的方式了解韩国人沟通、交流的习惯、文化,以此提高学生的韩语实践能力,实现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韩国语教学中的融合、应用。 结语: 综上,在高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改革现有的韩国语教学俨然成为了这一学科与时俱进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本文围绕以上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韩国语融合的意义、问题和策略分别进行阐述,希望能对后续韩国语教学优化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董晓洋.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职院校韩国语课程教学研究[J].管理观察,2019:139-140. [2]朱逸雯.高職韩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J].当代旅游,2019:248-248. [3]胡靖,马星宇,王俊荣.从高校“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41-43. [4]汪俊仁.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论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24-25. [5]王河永.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9:196-197. 作者简介:彭燕琼(1985-6-21)女、藏族、云南省迪庆州、硕士研究生、讲师、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朝鲜语(韩语)。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