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赜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策略 |
范文 | 梁娟娟 摘要:随着数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立教学方案。与以往的“应试教育”相比,我国新课标教学体系要求学生实现“全面”成长,成为我国所需求的“全面性”人才。教师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调整和创新,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新课改之后的课堂更加注重对学生们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调整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为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数学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有效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349 引言 数学核心素养是近些年来较为热门的研究话题,在初中教育中,数学是其中的重要学科,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标中指出,初中数学教学中,不是单纯枯燥的知识传授,而是要融情感于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仍旧有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解题训练去提升学生的能力,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数学适应应用的价值,进而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一、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对于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培养,需要以“高效性”为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设立对应的教学方案,保证学生的高效学习。但对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进行集中分析,可以得知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自身并没有形成相应的观点。在课堂教学时,其授课主体“枯燥”、“单一”,无法保证学生得到有效启发。很多教师依然以常规的书本教学为主,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了大量的练习,强迫学生完成。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从宏观角度来讲,这对学生学习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二、数学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日常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是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们核心素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之一。教师在课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同样也可以培养学生们主动学习的动力,有效激发学生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实践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 例如: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为例,本章内容主要锻炼学生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并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有哪些?”笔者积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合理想象的空间,学生们通过思考说出了很多立体图形的例子,但也有部分同学说出了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因此,教学环节很容易过渡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差异性,学生们通过认真辨析,很容易掌握了两种教学内容的区别和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进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时,学生们更容易掌握该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设计教学问题,将创设问题情境贯穿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们的思考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们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加强文化熏陶,锻炼学生的教学思维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数学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数学文化包括数学史、数学思想等多项内容,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分析教材,找到适合的切入点融入数学文化,发挥出其育人功能。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如何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如何证明是教学中的难重点,教师需要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要学生牢牢掌握勾股定理相关知识,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家毕达哥斯拉的故事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知识讲解以及上节课的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然后,在探究验证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串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利用符号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猜想,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证明方法模型。最后,教师将勾股定理的定义和由来讲解给学生,加强文化的熏陶,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实践活动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知识应用以及创新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时,教师应通过启发性的指导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并将这种体验转化为数学思维。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挖掘教材中的教学素材,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制订教学计划。同时,教学活动应符合學生的年龄特征,初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也有了主体意识,因此,教师组织开展实地测量、参观调查等相关活动,做好活动评价。 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时,引导学生对于三角形三个内角相加等于180度的公理表示质疑,鼓励他们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来自制作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尽可能地包括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学生验证的过程,可在课堂内或外,教师引导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角进行裁剪,然后进行拼凑来验证是否能够组成一个180度的平角。运用科学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语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用现代化教育理念,注重教学手段和模式的创新,注重评价方式的应用以及数学思想的融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翠微.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52-53. [2]马明瑞.教学之“法”,贵在“以生为本”——核心素养视角下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思索[J].林区教学,2019(08):99-1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