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策略的探究 |
范文 | 李红梅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研究如何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本文从怎样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为出发点,分析初高中数学学习衔接策略,在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思想和解决数学方法时,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 学生刚上高中时面临的不仅仅是心理上的变化,学习内容也会逐渐变难,只有处理好衔接的工作,学生才更容易接受高中学习的节奏。因此,教师需要两者在衔接的过程中需要有耐心,对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找准初高中数学有效的衔接点,才能提升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 一、高中数学教师备课衔接 教师备课很重要的两点是 “备学生”和“备教材”。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对于初中的数学教材,学生的学习程度,解决问题的方法都要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教学高效。影响学习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之后,进行相应的教学,只有当学习的新内容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的认知结构。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待教材,务必要考虑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以及潜在的认知水平,教师需换位思考,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基础,从学生的认知逻辑来挖掘教材,使其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具体来讲有以下策略:1.研读初中教材,整体把握初中知识内容,切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2.积极与初中教師教师交流,教研;3.多研究中考试卷,可以了解初中学习的重点和考点。 二、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定位衔接 降低教学定位首先要放慢教学进度,不急不躁,循序善诱,强化教学重点,举一反三,殊途同归,教学难点分散突破,精选习题逐步提高,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启发诱思,水到渠成,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规范的解题模式,让数学思考和数学表达成为习惯,数学学习难度就容易克服,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调动起来,好的开端是成功之半。例如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是高中数学最简单的内容,教师很容易忽略它的抽象性,单刀直入,学生很难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个体放在一起组成的集合与属性范围所构成的域联系起来,应该列举大量的实例,先让学生有一个感官认知,再冠以数学名称和记法,探讨其本质属性,列举数学领域的数、点、图等具有公共特性构成的区域叫集合。 三、高中数学教师授课衔接 (一)创造教学情境 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多设置一些关于本堂课题的情境,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其中,更轻松有效地学习,这个方法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当中,不会像以往一样上课走神。以函数教学为例,高中数学教师如果不花费时间将初中数学函数知识与高中数学函数知识接轨,直接告诉学生函数知识的定义,学生会很难理解函数知识。如果数学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令学生能够结合旧有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的知识,便不会觉得函数知识难以理解。比如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将其中一个锐角当作,另一个函数当作,思考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很容易能得到。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以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关系应用这样的方法来描述,那么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呢?学生结合旧的学习经验,便能尝试探索函数的定义。 (二)渗透批判性教学 批判性教学,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盲从课本中的知识,而要独立自主的思考数学问题,从中总结出数学规律。以高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函数的定义为例,如果数学教师以灌输式的方法告诉学生假设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于集合中的任一个元素,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及到的对应法则)叫做集合到集合的映射,记作:。学生可能既不明白这一性质是如何产生的,这段性质的条件与条件之间有哪些内在联系。假如教师应用批判教学法开展活动,可应用如下案例进行教学:与之间开课本,自主的探索函数的规律,可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函数性质的问题;函数问题和方程关系之间的差异性;函数轨迹映射的问题,从而学生可以了解函数知识系统。 四、高中数学教师课后作业衔接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情况,教师需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难易适度的课后作业,设计一些丰富有趣的课后作业,从而避免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厌烦心理。提高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并引导学生去自愿学习。课后作业,不仅仅帮助学生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点,更是为了锻炼学生本身的思维发散能力。课后作业的难度应该逐步提高,从而给学生一个接受的过程印象,同时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提升也有着深远的意义。比如在学习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的内容时,在课前布置问题,上课之后再问学生,学生不管回答是否正确,都要积极表扬学生,这样会使学生信心增加,从而更热爱学习。 五、高中数学教师心理辅导衔接 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心态。在新课改的实施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其学习能力、学习水平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做到因材施教。相比初中学生,高中阶段学生不爱举手发言,并且课堂之中的讨论也不激烈,与教师存在交往的隔阂。因此,要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就应做好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引导和调整。第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以此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第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第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杜绝区别对待,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虽然在实际工作中考虑到要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比较初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不同点,明确教学任务,做好衔接,顺利过渡。 参考文献 [1]王大有.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区别与衔接方法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6):4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