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 |
范文 | 朱飞文 摘要:高效课堂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形式,它是在新课改之后,提出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学习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2-052 在计算机教学时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探讨,以有效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一、促进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其教学实践能力 相当一部分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较为落后,甚至还停留在“课上理论讲解+学生演练”的单一教学模式上,对于其他一些較为先进、科学的教学形式及其手段不了解,更不会用。这便导致对于各种新媒体、新技术不了解的当下,这些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与素养变得较为低下,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试想,如此又何谈引导学生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相关知识呢?学生们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进步与发展自然也便流于形式,成为了一纸空谈。 但是尝试新媒体、新技术合理地运用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却可以很好扭转部分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所固有的落后教育理念,使得他们意识到原来除了沿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那些新兴的、先进的新媒体、新技术手段也可以使得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与活力。这将使得其内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极大的改变,能使得他们立足实际教学情况合理而科学地运用各种新媒体、新技术手段,从而在提升自身教育水平、教学能力的同时,确保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的更好组织与开展。新媒体、新技术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对于促进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进而提升其教学实践能力的价值得到了有力凸显。 二、培养学生们的信息计算思维 信息计算思维是指学生们利用信息技术计算与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具备良好信息技术思维的学生往往能以信息技术的视角界定问题、分析问题、计算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将这种思维延伸到其他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信息计算思维是小学计算机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自身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中就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的信息计算思维,学生们反响良好。例如,在教学“画圆”这节内容的时候我除了向学生们讲解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还有意识地为他们渗透了编程的概念,即如何通过计算机编程绘制圆形。看到我输入一连串代码之后,就出现了圆形,学生们感到非常神奇,这其实便是一种信息计算思维的体现。以此作为案例展示,学生们会产生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心理需求,而这将显然将为培养他们的信息计算思维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工作。以此为前提,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培养与锻炼学生们信息计算思维便奠定下来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们良好的数字化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其课程设置的本质目的在于让学生们能借助所学的信息技术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也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们良好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便成为了我们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头戏,其具体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学习与生活的创新能力。我在自身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就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的信息数字化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访问便捷网站”这节内容之后,我就鼓励学生们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查询本学科以及其他学科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接到我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学生们在课后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对所学“访问便捷网站”相关知识的了解更为深刻、透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锻炼与发展了学生们利用数字化资源的意识及其能力,使得他们在实际社会生活及其学习中能有意识地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更好的学习、更好的生活。培养学生们良好数字化学习能力的核心素养目标得以轻松达成与实现。 四、加强学生兴趣引导,构建高效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兴趣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环节。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兴趣对于促进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意义,在制定教学目标,落实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时都要将学生兴趣作为关键点,以此为基础进行延伸教学。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将学生置于教学主体地位,彻底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在讲解知识点时,要善于引导,不要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如在进行五笔打字法教学时,教师不要将知识点一股脑地告诉学生,而是要做好问题的引导,告诉学生五笔打字法的原理就是根据字的笔画进行打字,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每个字笔画的组成,并进行自主打字练习,以有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运用。多采用一些带有趣味性和激励性的语言,如在讲解电脑组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将主板比作人的身体,CPU就是人的大脑,显卡就是人的眼睛,硬盘就是人的肚量,电源就人的血液,内存就是人的骨骼,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机语言变成更加具有趣味性的语言,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代替一些批判性语言,不断鼓励学生提升学习信心,从而逐渐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师要做好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一些家长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让学生打字、打游戏,会对其文化课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支持度不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苗青.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构建措施[J]. 小学时代(奥妙), 2019, 000(007):35-36. [2]商宝刚. 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考[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 000(006):18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