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道德与法治与议题式教学整合研究
范文

    周敏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法实践研究成为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教学途径,也是走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改革实践一种要求,探索议题式教学法、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是基于时代发展和教学一线的呼唤,对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感悟基础上,通过三个方面的教学研究,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理论性参考和现实性依据。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整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2-036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为一体的特性,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展未完善的小学生,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移动互联时代中,信息获取渠道广泛、庞杂,容易被不良信息带偏、带跑。而议题式教学法是通过“议题”情境的创设和“议中学”活动的展开,凸显多方面、深层次、开放性、针对性,使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课堂活动开展中、在自主辨析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一、巧用文本绘画,设计议题情境

    道德,源自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转变“如何教授知识”,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只有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道德与法治的核心思想嵌入学生思想中、血液里。当前小学生对形象化事物比较感兴趣,而文本绘画则是众多小学生非常热爱的事物。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有效设计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主动参与兴趣。例如,在设计绘本文本情境中,教师应该充分从学生已知生活经验进行选材,有效将学生生活中或者社会中典型事例进行课堂重现,这样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及探究欲望。如:在教学《吃饭有讲究》的内容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幅文本绘画图片,以PPT呈现出来,利于学生更为直观形象的了解。绘画的是一个小姑娘吃饭场景。其次,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对绘本情境进行针对性客观评论,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式讨论和总结,当总结完毕后,各小组派出小组代表面对师生分享小组的看法。在各小组分享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总结的观点基础上,有效地进行补充将“遵守餐桌礼仪与文明礼貌”融合其中,这样随着这个议题情境的延伸与分化,自然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去讨论、去听讲,进而多方面认识《吃饭有讲究》的含义,以此达到加强学生的行为认知水平,从而将课堂所学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

    二、模拟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思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创建不同的生活场景,这样才能避开道德与法治理论说教,以此推动小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结合课本理论知識去思考、去讨论,以此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我们不乱扔》一课上,教师应该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动态直观、形象立体的场景出现,推动学生置身一个仿真性情境中,刺激学生多感官的感知力。如:通过播放两个场景——一组学校的操场垃圾遍地,果皮纸屑饮料瓶哪里都是,教室里物品胡乱摆放一片狼藉的生活情境;第二组则是学校到处整洁干净,教室内物品有规律整齐摆放的生活情境。其次,向学生提问:大家看到两个视频的观后感是什么?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发言和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同时这也利于其他学生了解他人的看法,随着学生踊跃发言后,教师顺势导入第二个问题:大家知道第一个视频所形成的原因吗?在这样师生双边不断互动、讨论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意识到是“缺乏公德心,乱扔垃圾”所导致的,从而实现全面深化学生对道德的重新认知,并且达到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开展议题评论赛,激发参与兴趣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开展议题辩论三,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将通过评论的形式,促使学生对一个“议题”进行多元化、深层次、针对性的剖析,使得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不断拔高。例如,在教学《我们小点儿声》内容上,将教室座椅围成一个长方形,这样从别开生面参与形式,激发学生更强的参与动力。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不同的评论点,利于学生更好地找到角度,比赛规则是按照积分赛开展。如:找出减少教室噪音有那些好方法?教室里噪音的原因是什么?危害是什么?最后,随着教师一系列的评论议题提出,将会促进学生正确认识到校园里、教室中小声说话、不打扰别人的文明习惯,从而推动学生在日常校园活动中,具有约束自己不良行为意识的产生。

    总而言之,议题式教学凸显了“议中学”教学方式创新,有利于学生明辨是非、端正态度,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高阶思维的深度学习,增强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进而提升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李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170.

    [2]章乐.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整体性解读[J].中国德育,2018(21):53-5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7: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