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追问的策略探讨 |
范文 | 贺蕾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经常通过提问来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追问是在提问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通过追问可以将学生的思路从基础的问题引向比较复杂的问题,实现其思维的不断延伸发展,教师在进行追问时,需要提前预设追问的问题,把握好问题难度和追问方式,力求达到追问的最大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追问;预设问题;调控难度;把握方式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334 课堂追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能够为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在进行追问时,教师要根据当时的教学情境,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堂教学目标来提问,保证学生对知识能够达到充分理解的程度。教师如果发现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可以通过继续提问,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方向,课堂追问是课堂互动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恰当运用课堂追问的教学手段。本文重点讨论了初中语文课堂有效追问的策略,希望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一、预设好问题 课堂追问的问题不是教师在当时教学情境中可以想到的,需要教师提前做好预设。虽然教学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教师提前预设好问题也是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完成的任务,教师预设好问题也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境对问题进行调整,减少不必要的问题。这要求教师有比较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达到这一效果教师要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只有教师自身完全理解了,才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随机改变问题。教师预设的问题要逐步深入,通过一步一步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探索未知的知识。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中,教师在上课之前就要针对古文的重难点进行精心备课,教师可以通过追问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其难点,在课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错,盖竹柏影也”这句话的翻译以及所要体现的作者的感情对于学生来说是困难的,如果让学生直接去翻译,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比如将忽略掉对“盖”这个词的翻译等,给文章的整体性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可以采取追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翻译和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如”字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回答:“好像”,教师继续提问学生:“空明”和“盖”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空明是清澈透明,盖是原来是的意思”,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接着教师让学生完整翻译这句话,学生通过前面教师的追问,可以完整翻译出来,学生通过翻译可以清楚知道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教师问:“你们认为“积水”、“藻、荇交错”分别比喻什么?”学生通过翻译可以回答出,教师追问学生:“这句话表现了什么”?通过前面一系列的问题,学生能够回答出:“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月光的皎洁,勾画了一幅美好的景象”。从而通过追问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这一难点知识,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调控好难度 教师在预设问题时一定要恰当设置问题的难易,教师在一节课中要实现三个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根据这三个目标来安排追问问题的难易程度,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归纳总结课文的问题,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就应该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在追问中开阔学生的思维,保障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文《回忆我的母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并要求其圈注出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在学生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人物”,学生会回答:“朱德的母亲”,然后接着追问:“那么你们对朱德母亲的第一印象如何”,让学生说出他们从文章中所感受到的朱德母亲的形象。接着教师再向学生进行提问:“你们从文中找出描写朱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并且说出这些语句分别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学生通过再次阅读文章,可以找出一部分,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使回答得到不断完善。教师追问的问题都是学生阅读完文章应该掌握的,这些问题学生只要认真读文章是可以回答出来的,这些有助于知识目标的完成。教师在文章仔细分析中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这也需要教师在具体情境中提问,在文章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母亲。教师在设置问题时既要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又要随着问题的深入可以激发起学生探知的欲望,为学生认知的发展提供保障。 三、把握好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追问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是顺承前一问的正向提问,也可以是逆向思维的反问。教师可以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追问,如果在追问过程中教师只采取一种方式去追问,那么学生会感觉到枯燥,无法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影响教学的效率。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使得追问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集中全部注意力在课堂之上。 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文《变色龙》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学生:“在这个故事中,奥楚蔑洛夫一共有几次变色呢?”学生回答:“经历了六次变色”;教师继续提问学生:“奥楚蔑洛夫分别是如何变色的?每次变色的契机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可以对问题进行更加明确地回答,比如当得知“好像”是将军家的狗时,态度转变为“狗是无辜的,原告是‘敲竹杠”等。以上两个问题的提问都是正面提问,如果教师一味地正面追问,学生这时就会出现抵触,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这时教师就可以从反面进行追问,引导学生关注与前面问题的主体不同的信息,比如在上面两个问题后,反向追问“有没有不变的东西?不变的是什么?”等,这样可以引发学生对課文的内涵进行思考,并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产生思维认知上的进步与发展,为实现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 总之,教师在追问时要提前设好问题,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是学生在阅读完成后经过思考可以回答出来的,追问除了注意问题的设置,还要重视问题的提问方式,不同的追问方式所达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追问在语文课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追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胡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 [2]何俊英.提问: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2(1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