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幼儿园家校共育模式的构建价值研究 |
范文 | 姜梦瑶 刘芳 摘要:幼儿园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之中重要的两大教育环节,通过幼儿园教师发挥协调作用强化二者之间的联系,能够很好地构建起家校共育的合作教育模式。在这种联系性较强的合作教育模式之下,能够为幼儿创造出一个环形的双向教育环境,在强化两者教育有效性的同时,使幼儿能够最大化地承受两方面教育的共同作用,真正实现成长效率的优化。为了真正构建起家校共育模式,教师应该首先对其实际的构建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家校共育;构建价值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145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之中,幼儿主要受到幼儿园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影响,在两个教育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地发展自身的行为习惯意识与启蒙思维意识。然而在以往的幼儿园教育环节之中,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往往是相对孤立的,两者之间的教育环节存在着较强的割裂性,这使得幼儿在不同环境下所接受的教育缺乏连贯性。这种教育模式与幼儿本身的思维特征是存在着差异性的,难以使幼儿更好地融入到两个教育环境之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通过对家校共育模式的构建价值进行分析的方式,为自身教育活动中引导家校共育模式构建提供指导方向。 一、强化行为习惯培养有效性 1.联系家庭教育,构成整体教育环境 幼儿园阶段正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中通过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划与引导,往往能够使幼儿在引导的作用下通过实际开展行为实践养成相关的行为习惯。然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幼儿教师所主导的校园教育与家长所主导的家庭教育都难以全面地对幼儿起到引导作用,这极大地割裂了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连贯性,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建设。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教师对家长的协调构成家校共育关系,首先能够起到联系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的作用,使二者构成整体的行为习惯培养环境,共同作用于幼儿的行为建设。 例如在对幼儿进行饮食习惯的行为教育环节之中,幼儿园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幼儿饮食习惯的引导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将使得幼儿缺乏固定的指导,在校园与家庭教育环节的交替过程之中,幼儿的饮食习惯将难以得到健康的养成。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地与幼儿家长构建起良性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并从教师专业的角度指导幼儿家长在家庭中对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工作,以此联系起家长所主导的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能够真正与教师所主导的校园教育实现同步。这种同步的教育关系能够使幼儿在饮食习惯方面保持行为的连贯性,从而在坚持中真正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2.融入家庭环境,落实习惯教育实践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之中构建家校共育关系,教师还可以通过沟通与联系家长的方式,使幼儿家长成为校外幼儿科学习惯行为的监督者,使家庭教育环节成为幼儿健康行为习惯的实践检验环节,由此不断深化校园教育环节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教育开展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应该将幼儿园阶段的行为习惯教育内容及时地告知家长,并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观察与引导幼儿坚持幼儿园校园中所形成的科学习惯,使其真正融入家庭教育环境之中,落实习惯教育的实践目标于家庭生活。 例如在培养幼儿健康的手部清洁习惯时,教师即可与幼儿的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并将校园教育环节中对幼儿清洁手部的习惯教育内容向家长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引導家长在家庭中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监督与进一步的引导。通过这种引导家长参与到家庭幼儿行为习惯引导的监督工作之中的方式,幼儿在家庭中能够真正将校园中所学习的手部清洁习惯延伸在自身的家庭生活之中,并在家长进一步依照教师知识的辅助之下,幼儿的习惯意识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并真正在家庭的实践坚持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强化幼儿启蒙教育有效性 1.引导家长参与,培养幼儿启蒙兴趣 在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环节中,调动幼儿的启蒙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工作。只有真正调动起幼儿的启蒙学习兴趣,才能极大地协调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随机性,使其能够更投入到学习环节之中,实现启蒙学习有效性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建立起家校共育模式的方式,能够引导家长参与到对幼儿的启蒙教育环节之中,使幼儿能够与家长共同参与到启蒙学习环节,由此培养幼儿的启蒙学习兴趣。 例如在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识的启蒙教育环节之中,笔者通过对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环节之中带领幼儿进行了家具常识知识的巩固与启蒙学习活动。在家庭环境之中,幼儿能够在家长的引导之下对家庭中真实存在的家具实体进行辨认,使幼儿将课程中学习的抽象的认知概念与自己家庭中具象的认知概念进行结合,由此强化了幼儿对启蒙知识的认知。并且在家长在家庭中的引导下,幼儿将会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家庭环境之中进行启蒙学习,通过熟悉的环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此使幼儿更高效地完成启蒙实践。 2.指导教育方法,科学引导家庭启蒙 通过构建家校共育模式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在该结构之下利用自身专业的教育知识对幼儿的家长进行引导,指导幼儿家长真正掌握科学的启蒙教育方法,以此促成科学教育方法在幼儿家庭生活中的落实。通过这种辅助启蒙教育在家庭环境下落实的方式,幼儿能够受到校园与家庭环境的共同影响,更好地实现启蒙教育的目标。 例如在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指导的方式引导幼儿家长在家庭生活中通过带领幼儿在家庭中寻找科学实验材料的方式,开展家庭环境中的科学实验。这种在家长带领下直接引导幼儿开展生活化科学实验的方式能够更实际地让幼儿体验到生活与科学之间的联系,由此使幼儿真正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意识,由此更好地实现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教育目标。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之中对家校共育模式的构建价值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指导幼儿园教师更加系统性地协调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建立起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强化家校共育沟通模式,以此真正促成双向教育结构的建立,推动幼儿成长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大庆.在家校共育的引领下,让儿童享受快乐的童年[J].神州印象,2018(4). [2]田立珺.浅谈幼儿园亲子活动[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7(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