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法治教育融入小学课程的探究
范文

    张龙

    摘要:在小学各学科课程中有效地渗透法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升他们的法治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具备法治意识,因此要從小学阶段做好法治教育的渗透,通过融入学校课程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可以更好地整合学校的课程资源,使法治知识更生动形象地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在习得学科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增强,使其能够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人。因此,笔者对法治教育融入小学课程展开了以下探究,希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法治教育;融入;小学课程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240

    一、法治教育融入小学课程的内容

    1.普及性的法治知识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发展,通过普及法治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为所带来的法律后果,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出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依据我国法律体系的划分,可以把普及性的法治知识划分为以下几部分。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在小学中高年级的体现: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机构、国家主权与领土;

    (2)民商法在小学中高年级的体现:民事权利、合同及其履行;

    (3)行政法在小学中高年级的体现:生活常用法律(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禁毒、食品安全)的基本规则、我国加入的国际组织和公约、国防、司法制度;

    (4)经济法在小学中高年级的体现:消费者权益保护;

    (5)刑法在小学中高年级的体现:违法犯罪承担的法律责任;

    (6)社会保障法:未成年人特定保护、校园欺凌行为。

    随着年级的不断上升,普及的法治内容也在不断深化。在小学阶段,主要侧重于宪法常识以及与学生生活领域相关的基础规则的普及,开始重视小学生保障身心安全保护的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在刑法和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等领域还没有涉及。

    2.养成法治意识的内容

    法治意识是学生在吸收、理解和内化法治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主观情感和法治观念。小学课程主要融入的法治意识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1)法治观念:守法意识、规则意识、诚信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依法维权意识、有权利有义务的观念的初步建立;

    (2)公民意识:国家观念(民族团结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对校园欺凌行为的防范意识的初步建立。

    随着年级的上升,法治意识的渗透程度也在不断增强。在小学阶段,主要要求学生建立守法意识、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初步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等观念,初步融入依法维权意识的内容。

    3.培养法治实践能力的内容

    把法治教育融入到小学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法制知识去规范今后的行为,从而形成具体的法治实践。法治实践反映了学生自身法治意识的强弱程度。在小学阶段具体融入的内容是“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注重对学生守法行为的培养,引领学生明晰行为规则,从而自觉地守法。

    二、法治教育融入小学课程的意义

    1.促进人的发展:保障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现阶段小学生的法治观念还比较淡薄,这对于他们维护自身的权益是极为不利的,所以让法治教育融入小学课程可以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发展阶段,在该阶段所接收到的法律信息至关重要,在学生遇到新的信息时,会对其展开自主地建构和内化,通过不断积累新的信息来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进其法律意识的提高。对于处于弱势群体的小学生来说,法律是保护他们最好的武器,因此,架起那个法治教育的融入对于增强小学生的法治意识、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

    2.优化教育秩序:加强学校教育的规范有序

    教育秩序可以为学校的教育生活有序进行提供保障,如果教育生活陷入混乱,也就无法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有序、稳定的教育生活可以引导学生的行为走向理性与有序,有利于规范、调节小学生的个人行为,让学生在遵守道德秩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掘自身的潜能,以满足主体发展的需求。通过法治教育的融入,可以让学生的行为秩序化,虽然对学生的各种行为有一定限制,但却可以保障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是稳定的、有序的,尤其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教学活动的规范、有序。此外,还有利于营造一种合理、有序、和睦、融洽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的规范有序。

    三、法治教育融入小学课程的途径

    1.重视学校法治教育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指出,要把法治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充分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深度挖掘各个学科所蕴含的法治教育资源,注重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向学生渗透丰富的法治知识。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法治教育的渗透,一般在讲解与法治知识有关的内容时进行自然而然地渗透;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突破课堂的局限性和教材的束缚,如:①开展与法治教育有关的主题班会,向学生普及更多法律知识;②在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宣传活动,引导每个班级每周进行“法治十分钟”的研讨会、创办校园法治简报、组织学生撰写普法案例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③开展丰富的法治教育学习活动,如在校内建立“法律咨询站”、举办法律知识的竞赛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法治素养。总之,要加强对学校法治教育的重视,让法治教育进入校园,给学生营造一种法治文化氛围,使学生在长期渲染下形成优良的法治品质。

    2.提高学科课程中的法治教育融入

    要重视法治教育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如在语文教学、历史教学以及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挖掘法治教育因素,逐步提高学科课程中的法治教育融入,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法治教育时,可以引领学生感受规则的作用,遵守活动的规则、课堂的纪律以及学校的要求,使其形成规则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时可以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法治教育因素如《诚实与信任》、《将心比心》等,使学生感受任务的思想品质,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分析来让学生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让学生形成至诚至善的美德;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体育竞赛的形式来让学生体会竞争与公平,从而形成公平、公正的法治观念。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为了融入法治教育而生搬硬套,否则会适得其反。

    综上所述,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通过开展校内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法治体验,使其形成良好的法治素养,教师则要充分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深度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法治因素,在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进行法治教育的渗透,使学生获得更多法治知识,逐步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最终促进学生法治能力的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守容.小学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33(S1):100-102.

    [2]孙阳.淮南市八公山区中小学法治教育问题调查与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7.

    [3]狄小华,唐张,陈兴平,汤茂杰,李杰,刘俗利,狄欣怡.中小学法治教育创新研究——以灌云“青苹果”法治乐园为研究对象[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7(01):102-10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7:4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