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特点分析与教学探索 |
范文 | 陈敏 摘要:随着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设计思路上与以往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有一个显著不同的价值指向,即它将写作学习的目的定位在“不只是为了写好文章,更是为了思维训练”。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能写好文章,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却将思维训练凌驾于写好文章之上。这里的“思维训练”训练的是什么思维呢?根据教材内容编排及语文要素特点,我们认为,这里训练的“思维”是指创新思维。 关键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探索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033 引言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学生兴趣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而项目化学习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使原本乏味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语文教材是传递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材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弘扬与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1诵读传统文化,叩问经典灵魂 “稚儿勤诵读,音节更琅琅”,在教学经典性内容时,应以教材为本,以阅读为主要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诵读感悟经典作品的内涵。小学阶段的诵读以朗读和吟诵为主,诸如古诗词、文言文、经典作品等的教学也多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为教学目标。如一年级《人之初》,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感受汉字的韵律与魅力,体会其中的含义,从而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扬民族文化。因此诵读经典内容,叩问经典灵魂是利用教材发挥经典性传统文化价值的主渠道。诵读不是简单的朗读背诵,而是要经过“初读了解—生字辨析—再读熟练—理解意思—朗读成诵—感悟经典”这样一个连续的程序。仍以《人之初》为例,教学开始首先要让学生自主预习,在对课文有了初步把握之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因本课为一年级的一篇识字课文,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之一。在把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做到不停顿、不读错;学生基本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叩问这些文字的意思以及文字背后蕴涵的深意,之后再进行朗读直到能够熟读成诵,将诵读教学与理解文意结合起来,叩问经典的灵魂,领悟经典的魅力,感受经典的熏陶。 2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把写作学习的目的瞄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实际上也是瞄准了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一点从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四篇课文的阅读策略教学目标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尝试提问,发现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蝙蝠和雷达》是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并尝试解决示例问题和整理后的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学习运用批注方法提出问题,明白提出问题的目的,并尝试解决示例问题和整理后的问题;《蝴蝶的家》是能独立提出问题并尝试把问题分类,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尝试解决。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提问不同于我们以往为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的提问,而是指向学生未来进行创新所必须具备的问题解决能力。这里面的某些字眼值得我们注意,教学目标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尝试提问,而是要求他们能“独立提出问题”,能“发现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问,能“尝试把问题分类”,能“明白提出问题的目的”和“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尝试解决”。这些字眼表明,教材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关注不只是指向他们能正确解读文本,而是基于文本而进行的一种创新性建构,具有创新性视角。 3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整堂课有指导和引领的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语文课程标准》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定位为课程的“三维目标”,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要了解教科书编者的意图;要认真解读文本掌握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特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知识水平有高有低,能力有强有弱,我们在制定目标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依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目标,做到因材施教。《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龄段的阅读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我通常是在学习完生字,扫除字词障碍后,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如《坐井观天》这一课,是一则内容浅显易懂的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让孩子们知道要像小鸟一样开阔自己的眼界,不要像青蛙一样目光短浅,自以为是。在授课时我把朗读作为重点的教学目标,反复指导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从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故事情节和寓意。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以读为核心,有层次的组织学生思考、合作、探究、感悟,来达到教学目标。 4要高度重视自读课文的教学工作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老师忽视了自读课文的作用,有的教师还是把自读课文当成略读课文看待,没有在自读课文教学中投入应有的时间和精力。自读课文与精读课文都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要改变过去的思维方式,充分提升对自读课文的认识,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升自读课文的教学质量。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更应注重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语言实践中感受语文的价值与魅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冯志华,王立敏.基于部编版教材视角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山西青年,2020(01). [2]夏德刚.语文精读课“五步六轮”教学模式[J].教育(教學科研),2018(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