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探究 |
范文 | 曾利秀 摘要: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教师对班级风气的影响和学生人生成长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小学生的认知还不够充分,分辨是非的能力不足,班主任教师作为学生最常接触的人之一,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正所谓立人先立德,教学开展的重点不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所以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自身的管理和教学职能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促进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教学;班主任;德育管理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037 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首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之后再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班主任教师来说,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开展,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开展过程中,部分小学班主任并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存在轻视倾向,甚至认为只要学生在德育方面不出问题,就无关大局。这样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要重视德育教育的开展,以此为基础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重视师生沟通的平等性,融洽师生关系 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对班级教学和学生的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教师更是被称之为学生的“第二家长”。但是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平等性。学生对班主任教师产生了敬畏的心理,师生关系不仅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激发起学生的叛逆心理。要想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师生之间需要相互的沟通与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联络感情,化解误会,并且能够团结班级中的力量,进而使得学生在愉快和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班主任教师还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德育教学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首先班主任教师需要以一个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产生对班主任教师的亲切感,使得教学更好地开展。但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若是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过于密切,很容易导致班主任在班级中的威信和地位下降,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在此之后,班主任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去接触学生,记得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重视对学困生和后进生的转化,真正地做到关心、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此过程中就是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懂得尊重,从而落实德育教育,促进学生成长。 二、加强德育形式的创新性,重视熏染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知识的传承和内化,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依靠教学理论传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相对于现代化的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落后性,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也要积极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重视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应用。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还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更好地促进德育教学的开展。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要结合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成长,例如在班级卫生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就要制定一定的卫生制度,让学生能够注意平时的卫生,打扫,爱护班级的卫生,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德育工作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建国大业》等影片,在良好氛围的熏陶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此之后,班主任教师还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爱国敬业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质。 三、结合教学方式的导向性,培养是非观念 班主任就是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开展过程中,班主任教师不能够仅仅是依靠理论性知识的传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更多时候应该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小学阶段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这个时候班主任教师就需要积极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融入到学生当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从而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班主任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尊重,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例如,学生迟到了,被管理人员发现之后谎称是别的班的学生。这个时候班主任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进行指责,更多的时候是要尊重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当时内心的想法,例如学生这样做是为了不给班级抹黑。这个时候班主任教师就要肯定学生的想法,但是要对学生的做法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事情是对的,什么样的事情是错误的,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重视教学活动的丰富性,结合实践教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成长,在德育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也要意识到这一点。既要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同时也要重视教学活动开展的丰富性。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不同的思想道德品质,既能够体现教学的全面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成长和生活中践行德育,为学生以后的人生成长奠定基础。 在德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要积极地“走出去”,让学生能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践行德育。例如班主任教师可以在重阳节的时候,带领学生去当地的养老院开展慰问活动。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服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除此之外,班主任教师还可以开展校园清扫活动,培养学生劳动和奉献精神,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其团队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教学开展过程中,班主任教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也是学生人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要更加重视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建设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开展的基础,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教学方式的导向性和丰富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能夠体现教学管理的全面性,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洪武.探析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速读(下旬),2017,000(011):35. {2}多杰才让.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中外交流,2017,000(033):7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