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范文

    康冉丹

    摘要:隨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德育是助力学生成长的重要内容,因此,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开展德育,就成为强化德育效能的客观需要。然而,从当前小学德育的开展现状来看,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学校在德育中未能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严重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德育现状做了分析,并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一定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201

    鲁迅先生说过:“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不仅是自己的未来,还有孩子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可见,教育之重在于育人,在于培养一个人的德行和情操。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德育工作尤为重要。为此,如何针对农村小学生存在的道德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成为当前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

    一、小学德育现状分析

    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康德曾言:“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作为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防线,德育在义务教育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和极为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学校均将德育作为小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形成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及稳定的教育模式。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当前小学德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德育理念滞后。德育是作用于学生思想的教育,与智育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但部分教师未能深刻认识到德育的特殊性,存在德育理念滞后的问题,最为典型的便是德育工作仍以强行灌输为主,忽略了学生的自主生成,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心理。

    其次,德育主体单一。德育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是小学生成长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当前德育工作的开展多以学校为单一主体,家庭及社会的教育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弱化了德育工作开展的效能。

    再次,德育资源缺乏。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德育资源的支持,特别是契合小学生认知心理的德育资源的支持。当前小学生德育普遍面临资源匮乏的问题,仅以《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主,不利于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最后,德育方法陈旧。现阶段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仍以传统的讲授式方法为主,即教师向学生讲解德育内容,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模式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

    1.优化德育活动设计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尝试建立活动小组,由小组成员选出领导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小组成员积极配合德育活动的开展。开展活动之前,教师首先应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精心设计德育活动,发挥好组织与指导的作用。其次,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是明确操作。因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滔滔不绝的理论讲述难以提起兴趣,因此设计的活动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性,同时让学生明确了解活动任务、规则、要点。二是合理安排活动情节。德育活动的设计应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抽离出故事情节,创设活动情境,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三是具有趣味性。德育活动的开展,应从小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从而构建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在参与中收获快乐。四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德育活动时,在选择上应具备全员参与的特点。五是具备教育价值。开展德育活动的目标是为了“育人”,因此设计需突出“育人"的价值,而不是为了热闹而开展。

    2.创建特色德育活动

    (1)挖掘校内资源

    德育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不只是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工作,同时也是各学科教师需要格外重视的教学内容,因此需要各科教师与班主任建立合作关系,才能充分发挥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另外,教师应注重发掘书本之外的资源,比如课下活动、升旗仪式、文艺比赛、知识竞赛等,都可以渗透德育知识。通过校本资源的开展,找到符合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以此丰富他们的参与形式与内容,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德育知识的兴趣,收获集体荣誉感与民族自豪感,同时学会协同合作、团结互动。

    (2)利用重要节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时,要利用每一个重要的节日,为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最佳的平台,以此丰富德育活动的内涵。比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国庆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自行收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不同节日的来源,与节日相关的经典故事、文化内涵,然后举行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达到以德育活动“感人、育人”的目的。

    3.定期开展主题活动

    为了丰富德育活动内容,教师需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受到感染。比如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系统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课外,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我为父母做件事"的活动,要求学生回家之后自行完成,从而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在习惯"被爱"的同时,也学会爱父母与爱他人。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多多参与“我为社会做贡献”的活动,让学生量力而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点滴小事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垃圾分类投放,不随意踩踏青草,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及时伸出援手等,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正处于建立和完善思想认知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不同,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教育不能以偏概全,而是要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并且要照顾到这个阶段学生的自尊心,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提升学生的德育质量,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好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陈鹏.浅谈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与工作策略[J].学苑教育,2019(18):8.

    [2]罗倩文.浅谈提高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路径[J].读写算,2019(26):35.

    [3]常全吉.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途径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54-5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