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激起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析 |
范文 | 罗正祥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学生因为学习数学吃力所以就“破罐子破摔”,既不主动学习,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也不认真听讲,最后成为大家口中的“学困生”,并进入到一个越学不会越不想学,越不想学越学不会的死循环中,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357 引言 如何激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所有小学数学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学困生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并且存在于各个年级的各个班级中,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形成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不端正、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等等,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学困上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而是应当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数学不再抵触甚至产生兴趣时,学困生的学习困难也将不复存在。 一、树立学困生自信心 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自信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坚定的认为自己能够成功才是学生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很多学困生都有自卑心理,他们总是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就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越是认为自己不行,在今后的学习中表现的也就会越差,越是对学习没有信心也就越不想学习,长此以往情况只能越来越糟糕。所以想要学困生对学习产生兴趣,首先就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采用激励式教学,通过教师对学困生的不断鼓励和表扬,扭转学困生自卑的心理,慢慢培养学困生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隐藏的三角形。生活中存在的三角形数不胜数,所以很多学生都将手举起来想要发言,这时教师就可以选择一名学困生发言。从心理上来说,学困生认为自己在教师眼中是个小透明,学习成绩不好所以在提问问题时教师不会选择他。当被教师点名回答问题时学困生会非常紧张,甚至紧张到大脑一片空白,刚刚想到生活中三角形的例子瞬间就忘记了。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放松:你刚才想到了对不对?老师看到你跃跃欲试想要回答问题,这是非常好的表现,但是因为你自己太紧张所以忘记了吧?没关系,放轻松,再仔细回想一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呢?我们教室里有没有呢?我们的家里有没有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慢慢放松下来,通过思考与回忆想到了衣架是三角形的,因为缺乏自信心所以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小。这时教师要做的并不是埋怨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将刚才的答案再重复一遍:你的答案非常正确,相信很多同学都没有想到,我们再大声告诉他们一遍好不好?通过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学困生感到非常激动,同时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想要好好学习的力量。 二、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和优等生和中等生相比较而言,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掌握都比较差,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会让学困生感到学习吃力,尤其是在教学后期,前期学习的基础没有夯实导致后期学习更加困难。所以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对课后作业的安排,教师要摒弃一刀切的方式,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使每一位学困生都能有所提升。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时,学困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就是:当运算中存在括号时,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在運算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内再算中括号内,最后算括号外;当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有括号时,同样先算括号内再算乘除法,最后算加减法。教师针对这一内容可以出几道简单的计算题帮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在学生运算过程中教师不要出现不耐烦的表现,无论学生写的快与慢教师都要耐心等待,如果出现了运算错误教师也不要急于纠正,等学生将所有题目完成时,教师再有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鼓励学生再接再厉,争取在下一次的计算中不要再出现同样的错误。而对于优等生和中等生不仅需要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准确掌握,还要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在有时间有精力的情况下进行知识拓展,教师也可以安排一些有挑战性的题目交给他们完成。 三、传授学生学习方法 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不正确是造成学困生的重要原因,学困生的学习方法往往“费力不讨好”,虽然他们也一直在学,但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想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将科学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困生,帮助学困生更科学、更轻松的掌握数学知识。当学困生感觉到学习数学并不费力时,他们才会对数学的学习更有兴趣,这样在教师讲课时他们才会全神贯注的听讲,从而进入到有兴趣学才能学得更轻松,学习轻松才会对学习更感兴趣的良性循环中。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的《因数和倍数》时,教师就要引导学困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布置预习任务: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一个数的最少有几个因数?有最大倍数吗?让学困生带着问题预习会收获更好的预习效果,同时让学困生将不能理解的地方进行标记。通过预习后学困生对教学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在教师讲课时也能有针对性的重点听讲。教师还可以引导学困生上课时做笔记,对重点知识进行标记,将不能理解或者理解不够准确的知识记录下来,在课后和同学或者教师进行讨论,这样才能及时消化。同时错题积累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准备一个错题本用来收集做错的题目,将正确答案写下来同时将出现错误的地方和原因进行标注,时常拿出来看一看,帮助学困生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这样再遇到相似的问题时才能规避错误。以上都是一些不错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学习起来才会更加轻松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才会被激发出来。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智力差异并不大,出现学困生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学生之间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的差异。所以教师应当“对症下药”,了解学困生之所以是学困生的原因,根据学困生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学困生一步步的夯实基础,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参考文献 [1]. 积极心理学取向下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能力探讨[J]. 施焱.教书育人. 2019(25) [2].对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J]. 徐大恩,李玉秀.课程教育研究. 2019(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