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优化策略
范文

    付成霞

    摘要: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七、八两个年级教材分别选编18课和10课现当代散文,分别占到该年级课文总量的39.1%和20.4%。显然,现当代散文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占比较大的文体之一。又因为散文文质优美、情感真挚,所以现当代散文阅读教学一方面对于提高学生散文的阅读鉴赏能力、陶治道德情操以及促进审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于实现对初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教学目标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201

    引言:初中阶段是学生开始接触现当代散文、感受文章语言魅力的初级阶段。然而初中散文教学存在教学设计模式化、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等问题,会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体会和感受散文自身的魅力,会削减学生对现代当散文学习的热情,甚至会极大消耗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本文试图为初中语文教师打开一些教学思路。

    一、围绕文类特点进行教学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囊括了许多不同体裁的优秀文章以及不同类别的现当代散文,无论是进行何种文学体裁的教学设计,教师首先都要紧抓“这一类”文本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把握好“这篇”文本的独特之处。在紧紧围绕文体和文类特点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设计有助于突破教学日标含混、教学内容及模式泛化的教学弊端。具体到现代散文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明确这一篇散文是哪类型散文,确定“这一篇”的教学设计的侧重点;其次要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学习情況和接受能力,并围绕散文类别的特点、体式特征进行针对“这一篇”的教学目示、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如教师在教授抒情性散文时,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通过对文本语言的鉴赏,从而获得对文本表达情感的把握和理解,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白杨礼赞》这一篇抒情性散文时,可以选择使用朗读教学法,即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切实、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并通过引导学生对白杨树的形象特点进行分析,进而促使学生明了作者是在借描写西北不屈不挠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的北方农民,并表达对农民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体现出的朴实、坚强精神的赞扬,同时表达对那些“贱视农民、顽固、倒退的人们”的辛辣讽刺。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中就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当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这是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现当代散文教学现状的先决条件: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语文课堂尽可能的“归还”给学生,教师应该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書屋》这一篇记事散文时,可以选择围绕课文标题中“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主题词分别展开对相关文本内容的分析,在深入了解文本过程中通过抓住“乐园”这一文眼,层层推进,请学生找出乐园“乐”在何处?学生带着问题回归文本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百草园中有乐景、乐闻、乐事。就可以促使学生较为容易地感受到作者在百草园度过的快乐时光,进而获得对全文情感的理解。

    三、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在散文阅读中,应当适当做出背景的补充,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正如前文提及的,对于朱自清的《背影如果没有恰当的背景补充,很多人并不理解其背后的实际情况。再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海,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从这样深刻的句子中,有没有体会到鲁迅弃医从文的心境呢?很多时候,阅读文本所能展现出来的,仅仅是一方面,但是想要有更深刻的认知、更完整的解读,还需要一定的理解。部文学作品,或者说一篇散文,能够感染到读者,来源于人类情感的共鸣,我们能从中提炼出大体的情感,却难以感受到更为细腻的情绪波动。而且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当代很多人的生活,已经与过去不同,微信便捷的时代,谁会深刻感受到等一封薄纸的心情呢?在组织教学中,即为学生进行时代背景的补充,使学生理解到,在什么样的背景环境下,作者写出了这样的文字,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抒发了特定的情感。

    四、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写者、文本之间的对话。"所以,在现当代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文本的解读权交给学生,要注意不能将自己或教参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强加给学生。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文本,与文本尽情对话。其次,要引导学生在立足文本,尊重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抓文本的关键词句、“空白点”等方法展开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国例如杨絳先生的《老王》这一篇散文,仅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历来就众说纷纭,“对小人物命运的同情”“对自己经历的时代的批判”“对逝去的老王的怀念”“表现得是人性的光辉”又或是“知识分子的自我反思和精神的救赎”。显然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将所有的观点全部抛给学生,究竟哪种解读更贴近作者写作本意、更贴近学生的认知,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在文本中探寻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作”这一句展开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和分析,剖析杨绛与老王之间的关系、探究幸运的人和不幸者的分别指的是谁,从而引导学生获得对文本主旨的正确理解。

    结论:总而言之,初中,是学生接触和学习现当代散文的初期阶段,所以在初中阶段应该充分让学生感受到现当代散文的魅力,使学生爱上散文的学习并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丝露. 浅析回忆性散文教学——以《回忆我的母亲》为例[J]. 汉字文化,2020,(16):85-86.

    [2]冯宇. 大学语文课程中关于中国古代散文部分在教学中的初探[J]. 国际公关,2020,(09):54-55.

    [3]冯琳. 审美教学在初中现代文学散文中的应用[J]. 汉字文化,2020,(15):85-8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6: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