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小学语文识字能力培养策略
范文

    陈丽

    摘要:语文教师必须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误区进行分析,探究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汉字,掌握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语文识字能力培养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223

    引言:近些年来,随着教育部门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已摆脱守旧教学原则的束缚,并实时更新了教学原则,其中创新原则就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应结合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识字学习的乐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识字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培养学生认识生字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可以通过带领学生碰撞生活的火花来培养学生认识生字的能力。教师带领学生碰撞生活的火花,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字,让学生知道生字怎样书写,怎样使用,使学生发现识字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能够站在生活的高地上揣摩生字,吹散学习的阴霾。学生在生活的火花中,看到了语文的色彩,知道了学习生字是学习语文的开篇,是在浇注语文大厦的基础,只有不断积累,才能收获语文学习的成果,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在学习“口耳目”时,笔者在教学中对学生发出了口、耳、目等指令,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用自己的手去触碰自己的口、耳、目。学生在做动作的过程中,了解了口、耳、目的位置,说出了它们的主要作用。学生对口、耳、目的写法产生了兴趣。笔者便将口、耳、目的绘画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比它们的绘画形状与生字形状,感受口、耳、目的演变。学生对比后,发现口、耳、目的生字形状是由口、耳、目的实际形状变化而来的,加深了对口、耳、目的印象。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快就认识了口、耳、目等生字。

    2创设识字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识字体验,强化汉字记忆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用体验式学习模式,为学生创设识字情境,增强学生的识字体验,使其感受到识字学习的快乐。同时,一定的教学情境也能强化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因此,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创设有趣的识字情境,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例如,在讲解“染”字时,为了创设识字情境,教师课前准备了一个镊子、少许棉球、一瓶水、一个水彩盒等物品,以便更好地演示“染”字的结构。课上,教师利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放入蓝色的彩盒中,棉球瞬间被染成了蓝色,接着以同样的方法放入粉色的彩盒中,棉球又被染成了粉色……又经过了几次操作后,教师告诉学生这种现象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染”字。但是“染”这个字结构比较复杂,可以对其进行拆分记忆,其中“木”字代表一种植物,也可以理解为该植物能榨出各色颜料,“シ”部则表示制成染料添加的水,“九”字可想而知就是代表染的次数,如此诠释,学生就会很快记住“染”字的写法。这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汉字的记忆,还加深了学生对“染”字的理解。

    3注重阅读体验,准确掌握识字内容

    阅读也是一种识字的方式,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教材,选择有难度的汉字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利用字典查找不认识的汉字,并标好读音,以加深对汉字的理解。例如,《柳树醒了》一课,教师可以找出文章中不易理解的字词,并对生字的读音、字义等给予重点讲解,同时也要结合语境,尝试利用该字造句,确保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你瞧,小柳树睡了一个冬天,在春姑娘的召唤下醒了。”学生对“醒”字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将“醒”字写在黑板上,并为其标注拼音,再引导学生通过拼音查找到“醒”,通过字典里“醒”字的注解,加深学生对“醒”字的理解,并使其在此基础上完成造句。有的学生造句“每天清晨,睁开眼睛醒来,都是崭新的一天”;有的学生造句“深夜里,我被一场噩梦惊醒”;有的学生造句“我一觉醒来,起身望向窗外,满地的雪花,白茫茫一片”。由此可见,识字内容与阅读体验相结合,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准确掌握识字内容,对识字学习有着一定的帮助。

    4根据识字教学需求营造人文环境

    汉字是有温度的,几千年文化的传承,使得汉字蕴含着浓郁的古人的精气神。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挖掘汉字的内涵,根据教学需求营造人文环境,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印象,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从而产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汉字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教师在识字教学时可结合传统文化对汉字的音、形、义进行讲解,深化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例如,在讲解“仁”字时,教师可结合古人的名言进行教学,如“仁义值千金”“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等,让学生明白何为“仁”。此外,教师还可在此基础上讲解“仁”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引申一些“仁”的故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告诉学生与人相处应保持“仁爱之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和理解,还可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与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相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育人”。除此之外,教师在汉字朗读教学、书写指导等方面也可结合传统文化营造人文环境,深化学生对汉字的理解,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讲解“中”字字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中”字的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字体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和临摹,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结论: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注重结果而不关心过程,过于急迫地让学生记住汉字,这样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让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在识字教学中的误区,分析原因,采取有針对性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苗春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278.

    [2]袁云丽.利用生活巧识字,营造教学趣课堂——小学语文低段生活趣味识字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0(13):51-52.

    [3]高晓晓,魏本宏,倪清,胡永斌.AR识字教学辅助APP的设计与开发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35):9-13.

    [4]钱铖,许红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冶金管理,2020(07):224-22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5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