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论初中文学教育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
范文 | 刘龙华 摘要: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佳作,教师的责任应是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把作者寄寓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然后经过渗透沉淀,形成高雅的情趣、丰富的情感、完美的人格。 关键词::? ? 审美? ? ?形象感知? ? ?音乐感知? ? ? 创造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267 我认为,在学校审美教育中,语文教育是审美教育主渠道之一,而文学是审美的集中体现,因而,文学作品教学也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最为有效的重要途径。对此,在这我将对文学作品特点的梳理及其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谈谈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的感受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卢梭说过:“有了审美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是通过形象加以表现的,因此,我认为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读、听、说”的能力上。 1、抓住词语,增强学生的形象感知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更要注重抓住词语,让学生获得形象感受。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使他们能够透过文字对它所展示的色彩、形象、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的感知力。以色彩为例,高明的作家在描写事物时,常常会借助色彩、线条等视觉对象来传达内心的感受。 2、注重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悟美的能力 就文学作品欣赏来说,在读解言语的过程中,读者必须通过想象和联想,才能把文字表述的意义、或者韵律节奏转化成“形象”。《文艺学导论》指出:“没有想象就没有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同时指出:“只有在头脑中形成形象,才能感悟作品的意蕴。”因此,注重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二、有助于教给学生审美的方法 曾经在一本教育审美的书上看到 “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运用作品的“空白”, 西方文艺理论提出了文本的召唤性,并指出这是文学文本最根本的结构特征,文本结构就是召唤结构。这些“空白”就是“文本中未寫出或者未明确写出的部分,然而,充实内容需要联想、想象,它与读者的艺术思维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要忽视文学作品中存在着的“空白”和“不确定性”的美学特点。 2、分析作品诗文典故 文学是一定时代文化的体现。在文学作品中,文化底蕴的体现多数采用古诗名句或者历史典故等予以表现。诗文典故是源于社会文化的,是诗文典故的作者通过诗文典故的形式来表现的一定时代的文化,如果予以借鉴和引用,不但使作品蕴含特定的文化内涵,扩大作品的意境,丰富作品意蕴,而且引发读者思考,提高认识能力。因此,在分析作品时,教师就要抓住作品中引用的历史典故等,以提高学生感悟作品文化底蕴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感悟意蕴的多元化 文学意蕴是作品本身所蕴含的客观思想、情感、精神等,它具有多元性特征,比如,学习莫泊桑的《项链》,作品通过女主人公马蒂尔德在那是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社会,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地位,最终付出十年的艰辛劳动而不可得。从本质上看,马蒂尔德的问题就在于“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与自己的生活处境产生错位而产生的。从这一错位我们感受到作品的所意蕴的多元性特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畸形虚荣观 在阅读中,我们最容易感受到的是小资产阶级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极力想引起上流社会注意而表现出的极度膨胀的虚荣心,最终受到惩罚。告诫我们,虽然人人都有虚荣心,但要明确自己的处境和客观的生活背景,压缩虚荣心的畸形膨胀。 其次,个人奋斗观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马蒂尔德单凭自身的天生丽质跨进上流社会,这样的“个人奋斗”不但难以实现,而且要付出代价。同时,这也给我们以警示:即使有天生丽质也要努力学习,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变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感 朱自清说:“欣赏是情感的操练。”文章不是无情物,因此,阅读者必须具备情感体验的能力,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自化其身”,形成完美的人格。 1、了解作者及时代,激发学生的情感 了解作者及时代就是要知人论世。对文学作品的教学,要注重一个审美认识的问题。也就是不仅要告诉学生作品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表现了怎样的历史事件,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以及是在什么思想情绪推动下创作作品的等。这些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容易和作品表现的情感沟通,产生共鸣。 2、提取教材美的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佳作,教师的责任应是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把作者寄寓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然后经过渗透沉淀,形成高雅的情趣、丰富的情感、完美的人格。如朱自清的《春》所表现出来的催人奋发的昂扬之气,《背影》所表现出的至真至情等等,都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对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3、注重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经验的积累是很重要的。就是要多听、多看,听多了、看多了,不但获得美的享受,而且有助于积累审美的经验,提高审美能力,最终使学生能真正成为一个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具有深刻的感觉力的丰富的全面的人”。而这样的教育结果就是我们理想的语文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总之,加强审美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交给学生审美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是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渗入审美教育,也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 参考文献 【1】《采莲赋》是萧纲(503~551)即南朝梁简文帝所作。代表有采莲赋萧纲,《南朝诗歌集》1980(29). 【2】《项链》作者法国作家莫泊桑。(2005年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8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