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研究 |
范文 | 李萍 摘要:小学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初始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学生以后数学学习状况密切相关,想要帮助学生打下好的数学学习基础,教师必须要重视数学教学,应用高效的手段实现教学目标,传授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不断进步。小学数学知识点包含了很多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难度很高,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直接影响对知识的吸收。所以在信息化时代下,教师要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之中,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198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迎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日常生产生活当中,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也是如此,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不但能够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同时还能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众所周知,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实际需要,对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有很大的阻碍。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够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和具体,降低教学难度,为学生打造更加具有亲和力的课堂,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强化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推动学生进步。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方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小学数学教师组织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仍旧存在着很多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1]。首先,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依旧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主体性地位,学生只能以被动的方式接受知识,虽然教师能够把基本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学生的真正水平没能得到培养和提高,核心素养教育更是无从谈起,与新课改的要求严重不符。其次,其次,教学方法单一化严重。小学数学空间图形教学中,教学方法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新课改要求教师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旧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只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方法,把重点放到理论知识的灌输上,学生只能以被动的方式完成学习过程,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没能得到保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主要推动力,教师想要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必须要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把信息技术引进课堂之中,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法为学生营造出合适的情境,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刺激来提高学生兴趣,让每个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助力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2]。 例如,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如冰箱、高楼、电视柜以及正方体形状的物体如粉笔盒等,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不同物体的形状特征,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学生很容易发现,粉笔盒每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而高楼、电视柜等物体每条边的长度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样,小学数学空间图形教学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助力。 (二)应用信息技术简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有很多知识点比较复杂,学生学习起来经常会遇到问题,同时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仅仅依靠教师口头讲解是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创新知识呈现方式,让复杂的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简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助力学生的进步。 例如,学习“圆柱与圆锥”一节,其中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是教学重点,也是考试中经常考察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要求学生熟记计算公式,遇到计算题的时候直接代数计算。这种情况下,学生不知道公式是怎么形成的,对于公式的理解也不深刻,时间久了就会忘记或者弄混,进而出现计算错误。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先向学生介绍圆柱表面积的含义,然后用多媒体把圆柱展开的动画播放给学生。这样学生很容易发现圆柱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周长,对于计算公式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知识的直观性,简化教学过程,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应用微课,巩固课堂所学 课堂教学完成后,课后巩固也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课后巩固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通常情况下,教师会要求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虽然有很大作用,但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极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信息化时代下,为了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教师可以应用微课,要求学生在空余时间观看微课视频,实现多次学习的同时强化学生理解,提高复习质量。 例如,学完“简易方程”一节,教师可以录制微课视频,把重点知识融合到视频中,同时辅以几道针对性题目,要求学生先学习视频,然后做练习题。通过这种方法,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教学水平與课堂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在网上搜索名师课例视频,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同时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 结束语: 当前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人们迎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要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贾欣欣.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研究[J]. 神州,2021(7):209-210. [2]聂爱生.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研究[J]. 文渊(小学版),2020(8):479-48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