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
范文

    张秀菊

    摘要:阅读能力是数学学习中必要的要素,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深入准确地理解各种数学概念、定义,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加强对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打下坚实的数学知识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278

    引言:在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并不是一个新兴的话题,而长期被教育者所忽视。阅读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包括对数学文字、符号、图标、公式等内容的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在中低年级应该初步形成的重要素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阅读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激发兴趣,播撒数学阅读之种

    相比于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数学课程的阅读素材相对枯燥,没有精彩的故事内容和动人的情节,所以很多学生对数学阅读提不起兴趣。不仅如此,在阅读数学的定理、公式等内容时,阅读内容的理解难度比较大,所以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常常缺乏主动性,在阅读互动与分享方面可能也会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这样才能在数学课堂上播散数学阅读之种,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感受到数学阅读的价值和重要性,乃至感受数学知识阅读时的独特魅力,进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数学教师应当找准时机,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数学阅读环境,将一些抽象复杂的数学进行形象化、趣味化的展现,增强数学阅读教学的特色性和吸引力,进而让学生收获更加丰富的阅读体会。例如,在“负数”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概念,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教师可以开辟专门的“数学园地”,补充大量与负数相关的趣味化的数学阅读素材,如与温度、高度相关的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生活例子等,后期也可以设计与负数相关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化的阅读、计算和讨论等,这样的数学教学必然事半功倍。

    二、联系生活,营造学生阅读情境

    基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特点,小学生要想真正在阅读环节有所收获,就必须主动地阅读、反思、体验和感悟,要实现从被动阅读向主动阅读的转变。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观念,降低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借助生活元素的有效导入来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感悟,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应用题教学带来的阅读教学时机,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例如,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圆的特征”这一部分的数学知识内容时,要积极创设生活化的阅读情境,如让同学们想象一些生活中的乒乓球、篮球、钟表等与圆相关的实物,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圆形物体的特征,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触摸和测量,然后再阅读圆弧、圆心角、扇形等方面的知识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将阅读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所见所得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减少数学阅读中的障碍,实现更加高效的学习。

    三、鼓励质疑,拓展学生阅读思维

    传统教育里没有问问题这个指向,填鸭式教学成为学生求知的唯一办法。我们从小就失去了好奇心,长大后自然失去创造力。通常而言,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读懂题意和理解字面意思,更多的时候需要学生做到读思结合、读用结合,在阅读过程中要敢于提出质疑,积极进行主动性的反思,这样才能实现学生阅读思维的不断拓展,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阅读数学的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留白”艺术,給学生留有自主阅读和质疑反思的空间,鼓励学生相互之间的阅读互动和讨论。例如,在“百分数”的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适时地导入一个应用题:一支股票的价格是 10 元,第一个月上涨了 20%,第二个月又下跌了 20%,问此时股票的价格是多少?很多学生第一反应的感觉是前后价格一样,但是正确答案是“9.6 元”,对于该问题的答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只有在质疑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反思,才能对“百分数”有更好的理解和品悟,才能建构起相应的知识体系和解题思维模式,让数学学习更加有效且富有创造性,进而促进学生数学阅读思维的有效进步。

    四、趣味数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除了在课外增加学生的数学阅读,教师还要在课内把富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与教材相结合,传授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认识》时,笔者选择了《从小爱数学》系列绘本中的《星星工厂》作为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并结合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把枯燥乏味的数字和数位教学融入有趣的数学故事、数学任务。教学伊始,学生就被星星工厂的故事吸引,学习兴趣高涨,积极帮助星婆婆记录订单、整理星星,在完成星婆婆的任务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把10个星星装成一袋捆起来就是1个10。计数单位是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一大难点,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又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时,笔者选择了《从小爱数学》系列绘本中的《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作为材料,邀请学生当小侦探,破解“怪盗黑星星”留下的线索。学生的好胜心立刻被激发出来,摩拳擦掌地表示一定能破解线索,找到宝石王冠。通过破解线索,学生知道了规律可以按颜色、按大小、按形状、按方向排列,甚至可以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笔者把有趣的绘本和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在任务中就能学到知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结论:总之,在小学中低年级段,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认识到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立足于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更新数学教学理念,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总结数学阅读的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推动其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永红.基于数据分析的学生阅读“图书馆课程”建设——以深圳市福田区东海实验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2020(07):26-28.

    [2]张英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设计[J].教育艺术,2020(07):1.

    [3]刘元军.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3):75-76.

    [4]王寒冰.“四问”提升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J].名师在线,2020(20):18-1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