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
范文 | 贺云玲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教育教学逐渐实施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主任,要认真贯彻教育教学要求,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当作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农村部分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和言行举止,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他们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281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的发展时期,他们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农村部分学生父母外出打工,不能及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使他们在人际交往和处理困难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需要根据学生的现实表现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 小学生心理教育原则 1.渗透性原则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自身年龄小、经验少,往往存在认知能力不足的问题;加上当前时期,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的普及应用对学生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就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波动。例如,网络的普及应用。很多小学生都喜欢上网,但是他们对遇到的网络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难以辨别出是精华还是糟粕,所以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况且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理也较脆弱,一旦遭遇伤害将会使学生在未來很长一段时间难以走出来。所以在给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班主任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一种合理的方式进行渗透教育,避免在健康教育中,采用传统说教形式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 2.针对性原则 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开展的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这种形式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没有依据时代变化以及学生心理开展实时更新,所以作为班主任加强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不能局限于教材,而是要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考虑到学生当前时期的具体情况,生活中的哪些因素引起了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对学生开展实时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新时期下的班主任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不拘泥于固有形式。 3.以身作则原则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缘故,会对非常熟悉的人和事物喜欢模仿,这也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在现实中会模仿家长,同时还会模仿老师。因为老师的行为习惯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不出现大的偏差,就要在实际教学和生活中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只有教师或班主任认真践行这种规范行为,才会使学生在模仿教师时,不至于出现较大偏差。 二、 小学班主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通过举办故事会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心理引导 以往班主任在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主要是以说教的形式为主,在说教的过程中,通常是面向班级全体学生讲述相同的理论,让他们以聆听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将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导致部分学生不能积极接受班主任的说教内容,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故事会的方式,让学生讲解熟知的名人故事,要求他们在讲解的过程中,将名人的优秀事迹以及精神品格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讲解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名人的处世风格,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在学生讲解结束时,班主任可以根据他们分享的故事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然而每个班级都有语言组织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分享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事迹阐述不清楚的情况,这时班主任可以在给他们讲解的过程中进行适当引导,增加师生互动的次数,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2.借助趣味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的内心比较敏感,在与其他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从而对自身的人际关系造成不好的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可以借助趣味竞赛的方式,增加学生相互交流的几率,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比如,班主任可以在下午实践课中组织学生进行短跑竞赛,可以按照学号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给每个学生发一条绳子,让他们将自己的小腿和周边同学的小腿绑起来,然后给学生规定短跑的距离,让他们进行趣味短跑。如果小组在跑步的过程中出现摔倒的情况,则需要返回原点重新开始。这样学生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到达终点,就会积极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开展形式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改教育教学要求,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就需要在班主任的积极带领下开展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例如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共创友爱班级”“文明礼仪从自身做起”等多种形式的班会活动。班级学生要积极参与其中,交流形式不仅可以同桌间交流,还可以小组间交流,交流学生的心得体会,让学生可以通过积极交流沟通打开自己的心扉。伴随新课程的深化改革,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都进入了课堂,教师通过传授这些内容,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健康教育的需要,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要引起班主任的高度重视。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校园环境下,小学班主任更应当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位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心理辅导,从而具有积极的心态以及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使学生走出校园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可以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奥会军. 让阳光照耀学生心底——浅议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J]. 文教资料, 2019, 822(12):159-160. [2] 王家伦. 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家长, 2019, 000(033):P.38-39. [3] 胡均. 温暖缔造心之港湾——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思考[J]. 科普童话, 2019, 000(002):16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