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思考
范文

    张冬娜

    摘要:立德树人,心育为基。21世纪,充满竞争,充满活力,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得中学生敢于冒险,勇于探索,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能有效地发挥他们的身心潜力,做积极的社会一员。2017年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中小学德育五大内容之一,并强化“要重视课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320

    引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同于医学心理服务模式,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和发展性辅导为主,以矫治性辅导为辅”的理念。就发展性和预防性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是最能体现这一辅导理念的教育途径。它面向全体,有着个体心理咨询所不能比拟的天然优势,有利于解决学生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有利于大面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整体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一、在内容选择上要遵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生涯规划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其实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单元板块,帮助我们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范畴,但要成为心理课程的主题或话题,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具体化选择和设计。

    那如何进行具体化选择和设计呢?需要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如情绪辅导单元可以从帮助学生认识情绪、感受情绪、情绪管理三个维度选题,小学段如《不做愤怒的小鸟》《我有点儿怕》等,中学段如《Hold住你的情绪》《正视压力,积极人生》等。人际交往单元可以从学生身边几种主要的人际关系如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异性交往,以及沟通技巧、团队建设等专题进行设计,小学如《拒绝嘲笑》《拉近心的距离》《合作密码》等,中学如《我和您——师生关系调节》《相约在花季》等。自我意识单元可以从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教学设计,如《银杏树叶档案——认识自我,悦纳自我》《透过那扇“窗”——认识自我》《做最好的自己》等。

    这种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的心理课的选题,还应注意三点,即真实性、代表性和时代性。心理课堂一定是真实的课堂,心理课的内容一定是基于学生真实需要、真正问题、真情实感的内容,如《学会处理同学间的小摩擦》《拒绝嘲笑》等课虽小但很真实。这种问题最好是有代表性的,能引起共鸣的,大家都有话可说也愿说的话题,如《做一个受欢迎的人》。不是所有学生的心理问题都能用课堂的方式解决,如学生个体心理咨询中涉及的个性化的、隐私性的问题就不适合。第三是时代性,人的心理问题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年龄增长和交往范围扩大而变化,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也会产生出一些新问题,如《网络交友》《手机风波》《向校园欺凌说NO》等课题就是针对这些社会新事物新现象而产生的心理课。当下,心理课对教师的要求和挑战更高,既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内心微观世界,又要关注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从更广阔长远的视角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站在学生的角度。某些教师可能会觉得自己是老师,是高高在上的角色,心里有优越感,因此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出现一些武断的做法。但实际上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用学生的视野观察学生的世界,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不断地调整自己,使自己和学生的关系能够更加和谐,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和依赖,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教师应该站在平等的立场上,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信任,友好相处。如果学生出现问题,就要用平和的语气开导学生,对学生加以足够的耐心,顺利地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深切关心,了解学生的内心。教师应该密切關注学生的生活,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了解学生的内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转变角色,学会走进学生的心理,缩短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时而给予学生一些关怀,让学生感觉到真情,引导学生吐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并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想法,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一定的心理沟通,打开学生的心结,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教师是值得信任的,值得依赖的,营造一个较为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原则,学会换位思考,把学生当作朋友,互相依赖,互相信任、平等交往。

    三、开展宣传,增强社会参与合力

    要加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政府、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共同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教育、卫生健康等多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的沟通渠道,形成有利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结语

    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学校的重要课题,会直接影响学生日后的发展,也会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师应该在这一时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问题,并且进行一定的指导,为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够茁壮地成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1]程少波.基于大数据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05):93-96.

    [2]曾练平,常红英,黄大炜,佘爱,曾冬平.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工作家庭冲突的中介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08):1421-142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