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初探 |
范文 | 黄夏萍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将现代化技术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结合。鉴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策略进行了简单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332 信息技术对于教育行业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成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语文教师来讲,应该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让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地发挥出作用,展现出信息技术之下对于语文学科的帮助,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获得知识。 一、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原则 1、必要性 学科整合对于教学而言具有重要促进意义,是顺应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势所趋。但必要不等同于全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活动,而是要寻求有效整合的平衡性,将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断扩大化,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学方式在不断交互融合下更具多样性、层次性,起到更好地引导作用,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于语文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优化课堂教学实效。 2、实践性 信息技术的出现,让抽象的语文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可视化,教学活动具有更强的实践性。但由于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运用的不了解、不熟练,遏制了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让学科整合路径中出现梗阻。因此,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应该更加简单、实用,不断提升学生课堂实践的频率,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感悟语文学科知识的魅力以及语文思想的真谛,透过教学实践看语文的本质内涵,从而不断加深对于重难点的理解,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3、广泛性 信息技术的运用同样要兼顾学科以及学生的教学覆盖面,让更多的学生融入教学实践。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立足于教材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针对学生认知水平选择适宜的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工具,如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多种感官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强化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有效推动课堂教学进程顺利开展,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二、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着眼于学生的兴趣,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创造源泉,在学生求知欲的驭使下积极展开探索与研究,才能更有效地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成果。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原因,大多数的学生喜欢观看动画片,五彩缤纷的色彩,丰富有趣的故事内容,足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学中我科学的借助动画视频参与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例如,我在讲解《鲁滨孙漂流记》这一内容时,我在网络上搜集与之相关的动画视频短片,利用最直观的感受体会鲁滨孙生存的恶劣环境,用坚强的意志以及智谋最终重回故土。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被浓厚的气氛所吸引,学生非常积极主动的了解故事的内容,从而更深刻的了解鲁滨孙不畏险阻、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最终结束28年的漂流生活。学生从而得出结论:只要乐观积极、勇敢坚毅,敢于拼搏,靠智慧解决问题,从而弘扬人的聪慧与劳动创造能力。 2、创建真实情景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全的学科,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涵盖了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脍炙人口的诗歌、文采斐然的散文等,为了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氛围中,语文老师可以根据教科书的内容为学生创建相对应的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体验,并在与教科书内容接近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 例如,我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通过Internet收集各种自然声音的音频,并在课堂授课导入时可以将其播放给学生聆听,让他们猜一猜自然界的声音构建一个真实的情景,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展开回忆和联想,同学们在大自然中能看到那些花草树木、雨雪霜冻等景观,还会听到哪些大自然的声音呢?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冰雪融化、小河流水、风穿于林的视频,收听大自然中各种声音时学生既兴奋又好奇,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官刺激下,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和探究欲望,从而实现高效学习。 3、优化教学手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教学方法更为多样,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方法的趣味性,使知识传递更为深入、有效。细化来说,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语文教师可应用情境教学法、VR体验法等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课堂体验。 以《開国大典》教学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情境教学,在课前收集开国大典的录像及影视资料,编辑为教学视频,用于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我情境创设过程如下:同学们都知道10月1日是国庆日,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的10月1日,这一天对我们所有中国人来说,都非常有纪念意义。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1949年的国庆日,体会开国大典的场景。然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课前编辑的教学视频,将学生置于开国大典的环境中,感受新中国成立的激荡心情。在后续文章阅读学习中,我组织学生根据文章描述的语言,回顾视频观看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历史情境中人物的感情,并引导学生分析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应用下为各个阶段的教育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性,由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更可以对一些特定的语文知识进行灵活的分析,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授课模式,为学生选择切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策略,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具有显著效果。且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灵活应用,更是对信息技术应用推广的典范,具有双重性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梅荣霞. 浅谈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6):62-63. [2]吴英惠 林清涛.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J]. 科学中国人,2017,0(7X).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