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数学学习经验
范文

    李进波

    【摘要】活动是经验的源泉,数学活动经验依赖于数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操作活动,遵循经验发展的途径,尊重学生经验积累的差异性,通过反思,不断加强经验的内化。

    【关键词】过程 差异性 反思 内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60-01

    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经验不断生长、改造的过程。对于“经验”的内容,一直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是一种认识,特别是感性认识,有的认为是经历和体验。单一的理解经验都是不可取的,经历和体验突出的是“做”,注重了过程,而知识和感悟着重说明的是结果。其实将这二者联系起来看,经验主要还是强调教育的“过程性目标”,一是体现过程性,二是达到一定的目标。小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在数学活动过程中产生和获取的,是学生经历数学的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体。

    一、重视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大致在7到12岁,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一阶段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在后期才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日渐成熟的形式运算阶段。因此,在设计数学活动的时候,要注重数学活动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动手摆、数、折、剪、拼、摸等数学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取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没有什么比亲身经历更让人难忘,这提醒我们最好是从直接参与的动作性经验开始,能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的,不去演示。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我安排以下的操作活动:(1)折一折,把三个内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发现形成一个平角;(2)量一量,三个内角的和,大约等于180度;(3)撕下三个内角,拼一拼,正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4)利用手中的笔转一转,发现一支笔沿着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逆时针方向旋转,刚好笔的方向和原来的方向相反。这些过程都是学生亲自动手做出来的,有助于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要在不断做的过程中积累。几次的操作,虽然不能让很快形成数学活动经验,但相信,学生在面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是,都有机会做这样的活动,就会不断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遵循经验发展过程规律,让经验从感性走向理性

    心理学家布鲁纳将活动归纳为动作性、映像性、抽象性三个类别,这一理论启示我们,数学活动的设计,应该遵循经验获得的一般规律,从“直接性经验—经验的映像性表象—经验的抽象性表象”。例如:《认识11-20以内的数》一课,我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了20根小棒。首先要求学生摆出11根小棒,通过交流,谁能用最简洁的方法让大家一眼看出11根?经过对比,得到“可以把10根捆成”一捆最为合理。接着再让学生摆10几根,在多次摆小棒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用10根加几根就是十几根,对10进制的认识有了一个模糊的表象,接着再摆20根,学生得到就是摆2捆,2个十就是20,这也为过渡到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学习作了铺垫。学生这一获取经验的过程,初步体验到满十进一的本质,体会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内在需要,感性的认识得到了升华。

    当学生无法亲身经历,我们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替代性经验,通过一定的直观演示等方式,让经验逐步从感性走向理性。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学生将书上的圆按16等份剪开,看看可以拼成什么图形。通过操作,学生可以发现刚好拼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这是学生通过操作的得到的经验。但对于教材上出现的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小扇形就越接近一个等腰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一个长方形,学生操作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再适时播放课件,形象直观地呈现了“化曲为直”的动态变化过程,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直观表象。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获得了“替代性经验”,验证了上面的结论。教学通常始于感性经验,但不能局限于此,要逐步走向理性。

    三、尊重学生经验积累的差异性,发展个性经验

    由于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情感状态、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其经验的积累也是有差异的。即使在同一个数学活动中,外部条件相同,每个学生仍然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获取经验的层次也不尽相同。教师在活动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群体的共性特点,也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尊重学生个体经验的差异性。例如,《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竖式48×2,上课前,按照教材的要求,我让学生准备了10捆共一百根小棒,想让学生都能够从摆小棒的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但经过调查,我发现班级不少学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较强,能直接简便计算、口算或列竖式计算;有的学生能够借助小棒和计数器操作。有的学生则是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于是,我调整了原先的教学设计。在出示问题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遇到困难可以借助小棒和计数器。这个过程中,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也是不同的。借助小棒操作的,积累的是动作性经验;借助画图的则是映像性的活动经验;直接进行简算或口算的,积累的是抽象性的活动经验。教师要引导第一层次的学生逐渐向高层次转化,使他们经验得到提升。

    四、重视反思,加强经验的内化

    学生不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则以定不会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但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也不一定获得充足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仅有积累是不够的,还需要经过反思、抽象、概括等数学化、逻辑化的提升,才能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活动经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促进学生经验的内化。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1)一个大杯和6个小杯共装了720毫升的果汁,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倍数关系),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分别是多少毫升?(2)一个大杯和6个小杯共装了720毫升的果汁,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20毫升(相差关系),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分别是多少毫升?在学生自己总结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来观察对比交流,发现其中的变与不变。从而引导学生反思,第一种类型,无论将大杯替换成小杯,还是将小杯替换成大杯,都是将其中一个量转化成一个量,总量保持不变,但杯数发生了变化。第二种类型,也是将其中一个量转化成一个量,杯数不变,总量变化。从两种类型对比来看,无论第一种,还是第二种,都是将其中一个量转化成一个量,然后找出和总量之间的关系,再分别求出原来的两个量。发现替换类型中的“变与不变”,有利于加强学生经验的内化。

    参考文献:

    [1]王林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刘国文.儿童数学经验:实践智慧的缺失与重构[J].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3]刘晓萍.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J].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8: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