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英语对话教学中情境应对能力的培养
范文

    张秋芳

    【课题项目】河南省基础教育研究室一般课题“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实用性的研究”,课题批准号:JCJYC16050127。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14-02

    一、转变观念,行为上才会有华丽的转身

    (一)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是首位的。小学六年级毕业应完成二级目标。新课标中对语言技能的描述方式是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小学毕业,如何达到课标对二级技能的要求?通过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要学生能做什么,最终要通过每一节课的实施,最终达到二级技能要求,如果每一节课的目标能落实,课标要求才能实现。

    (二)学习目标。我们区域要求每学期开学前编写课程纲要,开学初第一节课每位老师上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师互相听课,有时还会举行观摩课。大家从制定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每次听完课都和组里老师一起从研究课标,研读教材,从教材内容如何提炼出目标进行交流。我们关注的不应该是知识本身,而是用这个知识去做什么,能做什么?而且这个做是能看得见,摸得着,能检测的,听课人一听就知道达标没达标。备课最难得的是,要考虑这种知识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常用,可用这些东西让学生去说去写,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真是关注用这个知识去做什么,如果每一节课都能做成一件事,最后,学生面对考试还会那么困难吗?目标的实现靠老师们的课堂实施。反思自己教学时的做法,更多的是停留在语言知识层面,当教研员后,通过学习课标,体会非常深刻。

    二、跳出思维定势,情境应对能力的重要性

    (一)摆脱中式英语最关键是要学会情境对应,积累不同场景下的表达方式。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在与老外交流表达时,搜寻过去学过的句型,思维和母语交叉,翻译的痕迹非常明显。问为什么要翻译,是因为不翻译就说不出来,这是产生中式英语真正的原因。所谓的思维,需要对应的就是场景。当你对一种场景下的表达熟悉的时候,你脑子里有的是现成可用的表达,根本不用翻译。而如果没有这样的场景,脑子中都是孤立的单词和句型,那就只能用单词套句型,最后就是翻译出来的中式英语。所以我们需要大量情境的积累。

    (二)别让语法偷走语感。背单词、练句型、记语法是中国人学英语的三大法宝。多年来,这几件宝贝从成人身上被移植到了孩子身上。结果,孩子本该建立语感的大好时光被单词和语法挤占了,中式英语也就是这样得以代代相传。语法只是辅助,在孩子说和写的时候,更多的是靠脑子里积累的大量别人的说法和写法。别人的说法需要听人家说,别人的写法需要看人家的书,通过情境对应,把同样场景下的表达方式移植过来,这正是英语思维过程。

    身边没有学习英语的环境,通过大量听、看、读原汁原味的东西,就可以弥补。听到的故事前后文,看到的画面和书中的场景,就是需要的语境。输入达到一定程度,再学习输出,相信定会事半功倍。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说明我们为孩子提供的环境是正确的,孩子在这个环境中所获得的不是一些孤立的单词和语法知识,而是一种英语思维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说法,要摆脱中式英语,养成英语思维习惯,就要积累大量的情境。可以通过看英文电影,读故事书,小说等,总之,大量原汁原味的输入。

    就课堂教学,我们从实际出发,抛开那些让人头晕目眩的单词本和语法书,从日常生活中那些生动而又有趣的对话开始(80%),一步步进行练习,最后达到出口成章的程度,这时英语学习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令人望而生畏,不可逾越的障碍了。

    教材是根据课标编写的,也是扣着这些话题编写的,教材中有扣着这些话题的丰富的情境:设想把教室的墙壁打掉,把这里当成一个个生活实际场景,看学生把这些情景中的对话自如地表演出来,(低段会表演,高段儿既会表演又会复述。当然,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扣着这个话题,结合这些语言知识,除了在书上提供的这个情景中运用今天学的知识外,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情景中会用到这些知识,是老师备课中应该考虑的。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只要你能将你所学的英语尽可能地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并不断地在实际生活中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反复运用它,激活它,这样在循环往复地不断的运用中,可以熟练和强化已经学到的知识,就有助于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了。让学生变换场景,自编对话,通过一个个情境的积累,学生会用语言做一些事情,到六年级毕业,二级目标达成,学生会做扣着这些话题的很多事情,课标是底线,上不封顶。学生会做,就是合格的小学生,否则,就不达标。为孩子提供情境,引导孩子编对话,或故事,即运用语言的过程。要期待孩子课堂生成的精彩,需要老师启发,引导,所以教师的话语品质决定着课的质量。这就对老师的语言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师应从“装修”走向“内修”

    目前,部分英语课堂存在过度“装修”现象,比如:教学容量不断加大,课堂负荷过多;教学活动纷繁复杂,学生无法深度参与;频繁干涉学生表现,弱化学生主体地位;只顾关注优秀学生,难以面向全体学生等花哨、繁复、杂乱得课堂让学生目不暇接、无所适从,课堂也因此失去了应有的教育价值与追求。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英语不是教出来的,是引导孩子学出来的,这就对老师的语言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老师们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要“内修”,要关起门来练内功。

    (一)要“内修”个人的教学理念。行为受思想支配,教学行为的背后是教学理念的支撑和影响。教师应该不断“内修”自己的课程觀与教材观、教学观和儿童观。教师要善于学习、乐于实践、勤于总结,深入领会教育教学规律,准确把握学生的成长轨迹,从而回归教育常识,触摸教育真谛。

    (二)要“内修”个人的专业素养。教师教一门学科,自己就应该成为这方面的小型专家。透过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能捕捉到这门学科的本质。即便不能如此,教师也应该是在这门学科领域不断追求和攀登过程中的学习者、奋斗者、求索者,这既能体现教师的专业精神,也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专业示范。

    学英语,并非学习语言本身,而是把它当作一门工具,利用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主动地收获快乐。很多人学英语的顺序是先背单词,再学语法,最后串成句子乃至文章。其实错了,一开始我们就应该着眼于句子,文章,了解它在表达什么,再通过大量的积累去总结单词和语法的使用规律。如果只是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那么每当你需要表达的时候,嘴里蹦出来的一定是书上那几个例句,所说非所想,言不由衷。真正能够用英语深刻而准确地表达思想的人并不多,而这才是学英语的最终目的。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