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 |
范文 | 陈利平 【摘要】“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是“人的全面发展”,我国也制定了以此为基础的教育改革目标和计划。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育人,育人价值是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在于以高中语文学科特有的方式育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既要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总目标达成要求,又要体现学科基本特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062-01 2014年3月,在结合国际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教育部正式下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文件,提出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从我国的现实国情来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建立在具体学科和学段的基础之上,深入推进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做好迎接教育转型的严峻挑战。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构成 在人的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素养支撑,而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核心素养”。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母语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语文教育中,最关键的部分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育实践中,应该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学科核心素养之中,并贯穿于语文教育的始终。语文核心素养应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其内涵应丰富完整、明确清晰,其最终目标在于立德树人,这同时也是制订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本体性要素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语言能力是语文教育的基础。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语文教育要以语言建构和运用为核心任务,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形成对学生个体核心素养的形成、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构成了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一节。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紧密,思维依靠语言来表现,语言依靠思维来组织。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需要借助思维,而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又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也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语文教育活动就是审美活动,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内在诉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审美与创造的能力。 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在探寻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时,既要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总目标达成要求,又要体现学科特点。培育路径的选择还应发挥高中语文课程自身的优势,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培育路径 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主要借助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来培育。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渗透语言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语篇识解能力与语篇评价能力的养成。在写作教学中,既要重视意义的建构,也要关注语言的成篇方式。写作实践需要智慧思考和灵性表达,这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要求更高,因此,需要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上下工夫,引导学生运用母语准确生动地表情与达意。口语交际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应让学生养成语境意识,能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场合准确得体地表达。综合实践活动包括语文专题研究、语文社会调查和体验式语文课外活动三种基本的活动形态。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以对语言文字的思考为诱因,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聚焦于语言文字的建构与运用上,并让学生的各类语用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育路径 培育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必须关注三个重要方面:第一,关注思维方式。所谓思维方式就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人们思考问题时多次重复而相对稳定的思路。思维方式决定着认识的视角。语文教育要突出思维方式的系统整体性,强调动态开放性,形成多元立体性,具有个体创造性。第二,关注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指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和手段,是思维方式的一个侧面,也是思维方式具体而集中的体现。在语文教育中,首先要加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训练,其次要加强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训练,最后要强化创造性思维训练。第三,关注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指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学生个体间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思维品质决定着思维的质量,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系统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培育路径 语文学科有着开展审美鉴赏与创造活动的独特优势,可借助多样的语文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审美实践,以陶冶性情,美化心灵。第一,要鉴赏与创造语言美。语言美是语文教学中审美主体进行审美鉴赏和创造的首要切入点,文本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其言语的智慧都需用心领悟,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用素养。第二,要鉴赏与创造形象美。文学文本是借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对形象美的审美鉴赏重在理解,而形象美的审美创造则偏重建构。第三,要鉴赏与创造情感美。审美过程需要审美主体与客体相互契合,相互驱动,产生共鸣,进而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第四,要鉴赏与创造意蕴美。意蕴美是作品内在的精神气质与审美旨趣,它由寓意之物和作者情意所组成,通过意蕴美的审美鉴赏可以收获审美创造的惊喜。第五,要鉴赏与创造理性美。理性是指能看清事态和物象的本质,有针对性地做出判断和决定的品质。语文教学一方面要关注审美客体自有的理性美,另一方面也要体现审美主体的理性创造力。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培育路径 语文教育的一大属性就是文化性,它是一种文化活动,是文化传承与理解之旅,文化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更富有文化发展的意义和价值。第一,要凸显现代取向与传统价值观的高度统一。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始终关注其与现代性的关联,既不能割裂或漠视中国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数千年来建构的民族文化认同与民族的理想诉求,也应防止因民族自恋文化情结滋生的非理性而走向极端。第二,要追求国际视野与民族情感的自然融合。应站在更广阔的角度关注文化演进与发展的脉络,了解主要文化的內在结构及思维特征,具备追求人类和谐共处、共同进步的思想。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我们不应妄自尊大,应在国际视野中准确把握其不足,同时也不宜妄自菲薄,崇洋媚外。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与品质。 参考文献: [1]焦礼稳.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56+59. [2]郑新丽.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程的应然价值追求[J].教育探索,2017(04):27-33. [3]郭家海.语文核心素养的三层落实路径[J].语文知识,2016(15):8-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