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龚元胜 【摘 要】教师迫切需要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采取激励原则,以提升其学习能力,引导其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对学习程度有所差异的学生保持同等的尊重,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适合每一层次的学生。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7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46-02 我国小学方面开始提高对分层教学法的重视程度,使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教学改革中的关注对象。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模式,可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得以全面提升。一、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1.针对学生实际能力展开分配工作。 在学生分配这一过程中,阶段的划分是有浮动性质的,要实时观察学生的成绩变化,再开展相应的调整。例如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以及作业完成状况、考试成绩等来重新分配,使得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可以时刻保持紧张感,督促自己,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有目的地制定教学内容。 在实行分层教学方法时,教师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程度来制定学习内容,还要将教材内容等因素考虑在其中。教师自身需要全面了解教材内容以及教材中的知识难点、重点,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灵活转变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要分清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的利害程度,使得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提高基础能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拥有自由的时间来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合理分配、制定,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大大提升学习质量。 3.其他分层次教学方面。 每个人都具备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班级内的学习状况也是同样的概念,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学习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所提出来的数学问题也必须提前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情况。 习题设计可以合理调整难度系数以及数量,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降低练习要求,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在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再加以延伸拓展。批改练习则要将学生完成的习题进行精细的批改,同时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展开一对一的辅导工作。 学生的作业通常都是课堂作业,所以教师在对作业进行布置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程度,运用不同层次的评价体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只完成习题的计算,而学习能力稍强的学生需要对同一题型展开一题多解的解题方式,使其数学创新思維得以培养。作业评价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比较分数大小”的教学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讨论,让学生把比较分数时通常会出现的几方面状况一一罗列出来,再进行相应的总结归纳,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培养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总会有部分学生的作业完成状况较差,教师就需要对其进行适时的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这一类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分层教学模式应用的价值探讨 1.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阶段,分层教学法优先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自身所具备的性格要素,开展全体性质的教学,在对学生的培养发展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相应合理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的教学进度,需要结合本校的教学设施以及信息资源状况、时间、资金投入状况等,来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并且在分层教学整个实践过程中,确保学生分别得到个性化发展,从而正确引导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发展。并且可以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不同程度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最大满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自身的教学效率。 2.学生间的分层。 在新课标要求下,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并展开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分层异步教学的重要体现,分层时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学习进度及思维理解能力进行分层。在进行分层时,还可根据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及心理接受能力进行分层,精准把握学习兴趣的同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辅导,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除法或乘法等相关内容时,部分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思维难以发挥,不能理解教师所讲解的相关内容,而主要原因还是跟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及数学知识掌握的能力有关。而有的学生学习起来就较为容易,并能快速掌握乘法与除法的计算。这时,教师就可将这两种学生进行分层异步教学。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先给难度系数较大的题目让学生练习;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进一步指导基础理论知识,并逐渐深入到难度系数较大的题目进行讲解,并让学生练习,逐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就可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跟进教学进度,并在自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继而提升教学效率。 3.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师要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目标的形式,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式学习,并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成绩进行分层,设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在进行分层时,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由学习能力较强且学习成绩排名较为靠前的学生组成;第二层则由学习能力一般和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组成;第三层由学习能力较差及学习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组成,并让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及兴趣,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满足不同分层学生学习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不能随意设定,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及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设定。教学目标不能设定过低,学生能轻松完成的教学目标不利于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甚至让学生产生错觉,认为数学太过简单,出现骄傲自满的心理。可以设立适合学生的难度,并通过努力学习所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激励学生学习数学。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给予第一层的学生设定熟练的、可掌握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及解决应用问题的教学目标;给予第二层学生分积的进位的数学目标;给予第三层学生计算两位数乘数的教学目标。当学生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后,设定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逐步学习教学目标的方式,提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艳玲,刘丹.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21):58. [2]张洪.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文学教育:中,2017(05):15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