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
范文 | 李艳阳 【摘 要】语文是一门人文色彩尤为突出的基础学科,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教学中巧妙融合情感教育元素,一方面会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打消学生的厌学情绪,促使其顺利走上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之路;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加课堂的教学实效,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师各项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应用情感教育,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增添异彩,最终完成课堂的高效教学目标,确保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贯彻与落实,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更是教育现代化进程持续加快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54-02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与智力成熟发育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打造优质的发展平台,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传授学生更多的理论知识,在一点一滴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才价值。融合情感教育理念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就要具备一定的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并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当学生切实感知到学习的最大乐趣,并真正的喜欢语文、爱上学习时,情感教育的现实意义才会体现的淋漓尽致。一、补充背景资料,开展情感教育 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关联,作者运用语言文字将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记录成一篇文章,文章中自然包含着作者的真实情感。学生阅读文章时会与作者进行深入沟通与交流,体会文本情感,理解文本内容,教师适时补充一些背景资料,及时开展情感教育,学生不仅不会感到厌烦,还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教学效果倍加优异[1]。例如,《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与李大钊生活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艰难的国运,这篇文章描述的是中国哪个历史时期的故事,在这一历史时期国家遇到了哪些困难;二是雄健的国民,在每一次国难面前,中国人民是如何团结克服困难的,这些历史史实对课文情感体验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五四运动的高潮过后,中国国内形式是怎样的,并以图示方式表示中国当时面临的处境,并搜集这一时期的故事、视频和图片,通过这些图片引导学生走进文章情感氛围,感受中国人民面对国难的牺牲精神和不懈的奋斗精神。情感是蕴含在每一个小故事中的,通过挖掘五四运动后一些震撼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即使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民,在国家遇到危难时也要义不容辞地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其潜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注意问题的呈现方式,不断变换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打破思维定式,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广阔性[2]。在课堂中提问问题时,可以参考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开门见山。例如,讲解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以首先问同学们眼中的春是什么样的?并让学生将自己认为的春描述出来,这样一来,不仅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开放式。在提问中,抛出开放式问题,让学生多角度回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流露多样性情感。三是形象性提问。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通过实验、诗词、图片等形式,促使学生更直观地思考问题。通过巧设与课文内容相近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课堂中,使学生抱着求知欲参与到学习中,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三、凭借教师经历,进行情感引导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切忌面无表情,一副凶巴巴的样子,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教好学生,才会让学生真的懂得自己所讲的内容,因而好多教师为了上一堂完整的课总爱板着脸,生怕學生察觉到老师的情绪,影响课堂秩序,教师便在一板一眼的陈述中完成情感教育[3]。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通过这样的方法完成的情感教学时机械化的,僵硬的。教师在课堂中应该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肢体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上课时的激情,这样便于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不知不觉中接受情感教育。如学习《人民英雄永存不朽》时,枯燥的讲述纪念碑及纪念碑周围的建筑物是不够的,而且凭空的方位顺序学生并不一定能理解。为了解决这一课的难题,教师可先根据自身的亲身经历,以讲故事的形式将纪念碑的全景展现给学生,可以和学生一起分享参观纪念碑的摄像碟片,在播放的过程中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要注意语气的轻重,情感的起伏,让学生感觉如同跟随老师现场参观了纪念碑。同时,教师应适当的在黑板上画出方位图,让学生有一个全景的印象图。如此一来,学生既了解了纪念碑等建筑物,又感受到了纪念碑的雄伟壮观,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四、结合现实生活,引起情感共鸣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课本的某个特定场景,联系现实生活,运用灵活的教学技巧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得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4]。例如,教学《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时,文章通过诸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等看似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关爱。在讲到这一块的时候,老师可以向学生发问:“我们从此处能读出什么?你们的母亲是不是也是这样对你们的?”让学生联想自己的母亲,谈切身体会,进而思考和体会母爱的伟大,让自己对这种亲情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学会感恩。这样不仅达到了语文的基本教学目标,还充分体现了语文的情感教育。结语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教师必须足够重视情感教育,善于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并把各种情感因素切实落实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走向进步。 参考文献 [1]曾诲.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读与写,2016(5):37-39. [2]李学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阅读与鉴赏,2016(8):22-24. [3]陈应刚.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2017(9):46-48. [4]毛小全.浅谈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信息,2016(9):18-2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