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范文 | 张微娜
【摘 要】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在教学方法、交流方式、实践能力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机制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文章以社会科学方法这门课程为例,分析了项目化教学的过程:深入分析与明确定位、选取项目与设计情景;认真实施与提高能力;重视考核与强化结果。并以成绩为考核目标,发现:项目化教学方法能够较为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实践;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16-02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应用、重形式轻实效等诸多弊端,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为了改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目标,笔者决定将项目化教学模式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期望将学生的学习模式由 “等着喂”变成了 “主动吃”甚至主动自己 “找食吃”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让课堂上不再出现 “沉睡者”,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案例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造力及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一、项目化教学模式及设计理念 项目化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安排课题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此期间,教师提出明确的项目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制定计划,共同完成较为完整的作品。项目在完成时学生可以个人或团队形式进行自我评估,接受教师以及学生的考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考察学生对于问卷调查法的掌握程度。问卷调查的程序主要包括搜集资料阶段、设计问卷阶段、进行问卷调查阶段、撰写研究报告阶段。下面,就从项目化教学的过程结合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性质出发,探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实施过程:深入分析与明确定位、选取项目与设计情景;认真实施与提高能力;重视考核与强化结果。二、深入分析,明确定位 在本课程中,将学生定义为问卷的设计者与修改者、实施者和研究报告的写作者。对应学生的每个身份,确定了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并仅仅围绕能力目标要求开展课程。 作为问卷的设计者与修改者,这要求提前进行文献综述的阅读与查看,熟悉问卷的主题、确定问卷的结构和思路; 作为问卷调查的实施者,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调研对象的特征、调研地点的特征,考虑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作为研究报告的写作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字写作功底,有较为清晰缜密的逻辑思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三、选取项目,设计情景 这里主要涉及问卷的选题、调研对象的确定和调研地点的确定。在教学中,提倡学生通过自由分组的方式进行此项目。分组的依据为共同的兴趣。一个班级40人,分为5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8人,是比较合理的分组。分组确定后,根据小组的研究兴趣进行选题,但是,由于学生没有经验,所确定的题目存在选题过大、选题调查难度大和选题不适合大学生操作等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修改建议,最终选题涉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基层社会治理现状、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学校生活满意度调查等,既符合课程目标,也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四、认真实施,提高能力 主要体现在问卷的设计、调查阶段及撰寫研究报告阶段。每个项目实施时,教师都根据项目要求和岗位能力要求,积极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讲授理论知识,尽可能多地覆盖到知识点和能力点。 问卷设计阶段,学生出现问题较多,如问卷的逻辑性不强,跳转问题的设计,问题的穷尽性与重叠性等问题,但是通过小组成员自检和教师指导检查,学生能够改正;问卷调查阶段,主要涉及的问题为调查对象的选择不能做到完全随机,故调研数据的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提高;问卷撰写阶段,学生能够做到运用数据、表格和图像表达自身的观点,这是很好的能力体现,但是,也应当注意到:研究报告中理论参与的成分较少,单纯的描述性研究报告的学术性仍需提高。 总体上看,通过学生设计、参与调研,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社会调查过程及每一个阶段的注意事项,这比传统“教师讲授、学生接收”的教学模式效果要好。五、重视考核,强化结果 合理严格的考核能够强化学生的项目化实战成果,调查员的核心能力是观察社会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课程考核中,主要关注这三个方面的考核。具体的考核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课内项目考核(50分),根据各小组提供的项目成果及项目完成情况汇报评价打分。二是,课外项目考核(20分),根据各小组完成的课外项目进行打分;三是,理论知识考核(30分),期末进行闭卷考试。项目化教学取得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如下表所示: 表1 传统教学模式与项目化教学模式下成绩比较(人) 〖HTSS〗〖BG(!〗〖BHDFG1*2,FK6,K4。4,K4F〗教学模式〖〗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BHD〗传统教学〖〗2〖〗7〖〗16〖〗13〖〗2 〖BH〗项目化教学〖〗4〖〗12〖〗25〖〗8〖〗1〖BG)F〗 项目化教学方式项目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收集资料的范围加大,个性化空间增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自信心得到了加强,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了激发和强化。长此以往,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多,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固的针对学习动机的教学方案。所以,项目化教学有推广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赵军.构建项目课程模式下的新教学评价体系[J].科普, 2011(01). [2]钱存阳. 项目化教学培养大学生系统实践能力[J].高等教育研究, 2015(02). [3]易雪冰, 曾召文.混合学习视域下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行动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0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