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小学数学新课改下的有效性教学
范文

    张利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45-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一、情景创设的有效性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如笔者在听一堂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教师以亲近的谈话交流的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师:同学们,老师非常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

    生:(非常高兴地,齐答)愿意。

    师:是朋友就应该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可以吗?

    生:(非常高兴地,齐答)可以。

    师:我在家里,我的女儿非常爱穿我的衣服,你们在家是不是也这样呢?

    生:是的。

    师:穿上你爸爸的衣服有什么感觉?

    生1:很大。

    生2:非常宽松。

    生3:很温暖、很舒服。

    生4:很温馨,感觉自己长大了。

    师:你爸爸穿你的衣服吗?(学生个个很惊讶,大多数笑)

    师:你们笑什么?

    生1:我的衣服太小,爸爸穿不上的。

    生2:爸爸太胖,会把我的衣服涨破。

    师:你的衣服,你爸爸穿不上,为什么呢?像这样日常生活中

    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每个同学都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相信通过学习大家会理解的更清楚。

    这样,学生一下就投入到了教学情境之中,并能把生活与数学相结合,更易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提问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32÷4”,老师提问:“32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可以是:“32是个两位数”、“32是个大于31的数”、“32是个偶数”等等。原因就在于提问含糊不清。若老师问:“32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我们称它是什么数?”学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答案。

    2.在教学中生成问题。

    如今的课堂再也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在具体的课堂中,教师教学活动的预设也要随着学生调整。同时数学学习过程还是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还要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想问、敢问、善问。

    如在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中,教师出示教科书例3主题图:母女俩面带微笑站好,动画显示孩子的爸爸奔往4个方向拍照。

    课件出示4张照片。

    师:你能分辨这4张照片分别是从哪一面拍到的吗?请你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生:第3、4张照片都填侧面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汇报:可是可以,但不准确。因为第3张照片是在母子俩的右侧面拍摄的,而第4张照片是在母子俩的左侧面拍摄的。

    像这样的情况就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一堂课中很重要的部分,学生在前面教学中所学到的内容的多少,很多时候都可以在课堂练习中体现出来。学习“生动活泼”的数学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应更加注重练习的应用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1.设计应用性练习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在学习了《较大数的估计》之后,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学生用脚步估计教室有多长,走1000步有多长,而教室的长度大概是多少米。二年级的学生在做了这些练习之后,就能大致估計自己到校的距离和所需的时间,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热爱数学。

    2.设计开放性练习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如“比较数字大小”中,学生完成“在○里填上‘〉或‘〈”这种基本类型的练习后,笔者取其中的“743○729”改为“743○7□9”,要求学生先填□中的数字,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发现:当□中填1~3时,“○”中为“〉”;当□中填4~9时,“○”中为“〈”。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学生对“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理解更为透彻。

    3.设计实践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认识三角形后,布置学生利用放学回家后的时间,用剪刀剪下三角形,再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让学生把剪下的角拼在一起,看看得到什么角,第二天把作品带到课堂上,看一看、量一量,最后评一评。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了一个战略性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从学生的自身出发,合理运用安排各种教学手段。我们相信随着教师正确解读新课改理念的实质、借助自身的反思、通过实践的历练,在学生积极的配合下,新课改一定能够赢得一片蔚蓝的天。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