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范文 | 杨双林 【摘 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参考依据。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所以,在小学阶段结合学科特点,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89-02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初始阶段,当前学校教学强调的是素质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也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少儿美术教学是对儿童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美术活动是儿童表现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有效语言,它赋予儿童的是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善感的童心,更给了他们天马行空的创造空间。儿童期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阶段,需要我们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养成。从当前小学阶段的教学状况来看,美术教育方面的教学工作还不够系统,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还是有待提高,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普遍存在,这事实上是非常不利于学生成长需求的。 一、重视教师自我素质的提升 1.新时期的教育提倡要充分地落实生本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知识增长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作为新课改下的一线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来全方位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在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适应新课改下教学的要求。事实上,新课改下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角色的变化,对教师自身要求更高,需要教师对于教材、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环节预设与学生主体地位发挥这两个方面,无疑需要教师付出更多。 2.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师教学来说,师生关系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小学生喜欢接近教师,喜欢听到教师的指点,特别是表扬和肯定。作为美术教师来说,要给学生一个平等、开放的交流课堂,鼓励学生充分地表达自我、展示自我,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特别是创新性的思维和做法予以及时的褒扬,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大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由于刚刚步入系统的学习生活,学生往往很难适应,这一阶段的学习会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基础,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在此时充分开发,而学习能力是基于想象力基础之上的,无论是主科科目还是辅助学科,想象力都有助于学生主动发掘,主动探究,这也与当今社会不断深化的新课改新要求相符。小学美术教育中,以“美”为主,以“术”为辅,也就是说,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要远远重要于对美术技巧的掌握能力,美术的思维并非固定而是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众所周知,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其想象力会达到全年龄段的巅峰,当年龄增长,想象力会随之下降,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将非常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延伸与保持。创新是世界发展的动力,也是人類进步的动力,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是在创新的途径中成为已知,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小学美术虽然并非主科科目,学生的学习重点也并不在此,但不得不说的是,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即使无法培养学生的系统学习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感知能力,而在人文感知力中,创新能力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加入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鼓励学生将想象力付诸于笔尖纸面,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示创新思维,这种创新思维的实践,就是创新能力的有效体现,因此,创新思维会直接影响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在于进一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提高他们的各种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如:风景写生、版画材料收集、学生画展、参观博物馆、兴趣小组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其创新能力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如,在《有趣的拓印》一课中,在讲授基本制作方法后,带领学生去教室外采摘树叶、小草、石头,学生通过对材料剪贴、组合、染色等手法,制作出各具特色的版画作品。在助残日活动中,走向社会作了一次专题展览,社会各界反映强烈。另外,美术欣赏教学也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础,美术欣赏是指: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赏析美术作品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赏析的选材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为他们绘画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就像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美术教育、教学更应发挥其具有的独特作用,倡导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目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励培养尤为重要。我们只有针对学生年龄性格特征,接受能力特点,更新学校美术教育观念,完善课堂教学设置,为少儿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配置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工具,挖掘优质的社会文化资源、组织开展创新性游戏教学活动,完善美术教学组织引导,多层面组织开展艺术感知实践活动,引入创意思维进行教学,方能真正提升学生创造力,令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勇于奋斗、不断努力,以掌握丰富的学习技巧,实现良好的发展与提升。 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美术的意义并不在于美术技巧的掌握,而是在于想象力的拓展和创新思维的扩散,小学美术教育应当明确这一内容,利用学生个性特点设计有效的“感觉”培养方式,从而带动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伟希.小学美术教学有效策略初探.《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年8期. [2] 杨朝伟.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想象”的思考与实践.《新课程(小学版)》,2012年5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