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分析如何在小学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
范文 | 【摘要】 在小学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小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提出了在小学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教育 融入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238-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教育领域的改革也变得如火如荼。在传统的消息教育体系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鲜有涉及。教育的主要内容往往都集中在提升学生应试成绩的层面上。久而久之,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新形势下,如何在消息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每个业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小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不足 在小学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予以全方位的支持和配合。但是纵观现如今的教师师资队伍,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一,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教师就连完成的基本教学任务都显得十分困难和吃力,就更别说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了。就算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已经开始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在教学中逐步践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认知的局限性让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浮于表面,并未真正深入实际,“触及灵魂”。 (二)小学教育体系中缺失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标准 根据笔者的调查,现如今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和标准是相对十分缺乏的。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部分都是凭借自己的认知随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过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根本无法顺利贯彻和落实各项细则。每个教师在面对同一个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衡量的标准也是不尽相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效果不尽如人意。例如,不少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厌学情绪,特别是对于一些后进生。大部分教师会认为厌学情绪是学生的思想问题,而并不将其归咎为心理健康问题。很显然,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缺失标准造成的一大教学窘境,在日后的教学中亟待改进。 (三)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 在我国,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十分深远,就算是小学教育领域中亦不例外。在大部分的小学中,教师将自己教学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应试科目的提升之上,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则显得不闻不问。勉强开展起来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为了应付而变得流于形式。并未真正涉及实质性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显得举步维艰,效果十分不理想。 (四)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混为一谈 首先,不少的小学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混为一谈,不加区分。教师片面的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德育教育,只要开展好德育教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得到了自然而然的解决了。 其次,还有部分小学教师将学生的品德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互为混淆。将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思想品德问题画上等号,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举步维艰。 二、在小学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在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漫长且不能好高骛远的过程,要想在小学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日常点滴出发,将心理健康相关内容逐一渗透其中。小学教师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相关内容,从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为基本出发点,进行有效的逐一渗透,让学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程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放大到最大化。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和强度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内容,没有通过专业的训练和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必然不会令人尽如人意。鉴于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让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能,并能够熟练应对和处理学生各种突如其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以一种游刃有余的状态解决各种学生的各种心理困境和心理难题。在进行教师资格培训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应该一一被囊括其中,只有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循序渐进的培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才能稳步提升,也才能应付日益复杂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三)创设社会、学校、家庭共同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在小学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通力配合方能最终完成,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是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融入的。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是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基本生活。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因此,建立校园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在开展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心理知识的良好氛围,摒弃传统教育中不合理或者是落伍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与家长进行联动配合,创建“密不透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多方通力合作,强强联合,最终帮助学生构筑健康的心理防线,成长成为一个高智商、高情商的综合性人才。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多方位、多渠道的开展教学,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每个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且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诸如,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各种心理健康讲座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每次的心理健康讲座可以有着不同的主题,针对于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也可以有不同的内容设置。同时,心理健康咨询工作也应该作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穿插日常教育之中。心理健康咨询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并非非要面对面的咨询。对于一些难以启齿的问题学生可以选择通过网络或者是匿名的方式进行咨询都是可行的。 其次,在日常教学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课程教学,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变得更加透彻,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和目的不谋而合。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每一个小学教师应该深刻领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形式渗透和传递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并将其与学生的日常教学进行紧密结合。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每一个小学生才能成长成为一个拥有健全心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在艳.浅谈怎样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6(48):171. [2]林红萍.心灵的处方——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贵州教育,2016(12):27-29. 作者简介: 杨云芬(1982-),女,汉族,本科,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