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实现分层次教学是当前比较重要的一个基本要求,其能够较好实现对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学生的作用同样也是比较突出的,为了更好实现分层次教学,必然需要把握好如何分层,如何根据各个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本文就重点围绕着这种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應用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次教学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136-01 引言 当前初中教学中要求能够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这也是我国历来因材施教要求的具体表现,避免在教学中仅仅关注好学生,需要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取得理想的学习进步效果。基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现分层次教学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应该促使相应分层次教学可以实现对于所有学生的有效划分,并且能够根据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最终达到全面提升的效果。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分层次教学需要重点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为后续具体教学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降低可能出现的混乱性威胁,其中较为主要的原则如下: (一)水平相近原则。对于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应用,最为核心的无疑就是相应层次的有效划分,基于此,需要重点遵循水平相近原则,能够将数学学习状况差不多的学生分为一层,如此也就能够实现更好的分类处理,有助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差异的教学计划。 (二)动态化原则。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其分层并非是固定不变的,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如此不仅仅能够更好实现对于分层次教学效果的优化,还能够更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能够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对于一些“升级”或者是“退级”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暗示,如此也就能够形成较强的督促效果。 (三)模糊性原则。为了更好推进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相关层次的划分应该是模糊的,不能够直接告知学生所处的分组,更加不能告诉学生所处的等级,需要针对学生进行个体处理。这一原则也就要求学生之间不清楚相互的分组状况,也需要杜绝学生之间的相互打听,如此也就能够避免对于学生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所有分组情况只有初中数学老师自己知道,便于自身后续安排教学计划即可。 (四)“跳一跳”原则。对于分层次教学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还需要重点遵循“跳一跳”原则,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后续教学设计上。初中数学教师针对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学习任务以及问题,不能够仅仅围绕着具体层次和学习现状进行分析,需要能够设定稍高一点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的应用要点 为了较好发挥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必然需要围绕着各个基本操作流程进行详细分析,促使初中数学教师能够把握好分层次教学的要点,其中较为关键的分层次教学内容如下: (一)合理针对学生分层。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首先针对如何分层进行探究,确保其分层能够较为适宜合理。在学生分层中,除了要遵循水平相近原则外,还需要切实把握好具体的分组数量以及人员比例等。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成绩以及态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将所有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学生人数比例可以按照3:5:2。上游层次的三成学生为优等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能够较好完成初中数学学习任务;中间层次的一半学生成绩中等,在努力状况下能够完成初中数学任务,经过相互学习或者向上游同学请教,可以完成学习计划;存在明显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的大约两成学生编为一组,需要教师或者其他组别学生辅导帮助。当然,这一组别的划分也并非是固定的,需要遵循动态化原则及时调整。 (二)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在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中,重点加强对于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其需要切实做好分层次备课,为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在教学目标设定中,需要首先明确共同目标,即初中数学教学计划中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内容,需要重点关注学习困难层次的学生,力求其也能够较好掌握该部分知识。另外,就需要结合上游层次的学生以及中间层次的学生设定更高一点的教学目标和计划,确保相关教学计划能够稍高于学生现在掌握的知识水平,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保障其能够通过学习或者是相互探讨获取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数学技能。 (三)教学过程合理分层。具体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样也需要进行分层次优化,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其分层次教学的价值极为突出,操作难度同样也比较大,如此也就必然需要重点把握好对于所有学生所处层次的详细掌握,如此也就能够结合其具体层次进行设计。比如在课堂提问环节中,需要将较为合适的问题分配到相应学生身上,避免针对高层次的学生提问一些较低的问题,也避免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问一些过于难的问题。针对上层学生,需要致力于通过问题的解答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能够取得新的成长,保障能力得到提升;而对于学习困难学生,不仅仅要通过提问或者其他方式促使其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还需要重点促使这些学生能够较好体会学习的乐趣,能够通过回答问题等建立自信,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合理设定测试层次。在分层次教学中,初中数学的测试同样也应该体现出分层效果,避免采用同一份测试题针对所有学生进行检测,应该在评价标准上体现出层次性,着眼于学生的纵向发展,而并非是横向比较。基于这种测试层次的合理设定,同样也可以针对同一份问卷,面向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分值,进而也就能够避免了上层学生永远得高分,而学习困难的学生永远无法取得好成绩的结果,督促学生能够跟自己相比较,关注自身的进步和成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应用,其确实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优势,需要结合不同学生进行有效分组,根据其具体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针对教学过程以及测试进行分层处理,力求所有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生菊.分层次教学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06):46. [2]焦建林.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2013,20(02):19-20. [3]时永.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0):2. [4]周清华.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2(06):51-52. [5]陶丽芳.浅谈“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2(02):62. 作者简介: 伍海波(1980-),男,广东揭阳普宁人,深圳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士,中学数学一级教师。 单位名称: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大坝镇新兴初级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