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
范文 | 冯洁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若想育才,必先育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应试教育的弊端在时代的潮流中愈来愈明显。为适应新时期语文課程教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越来越被教师和家长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从语文的语言组织运用、鉴赏审美与创造、思维活跃与提升、文化理解与传承做起,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多个方面来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 导向 小学语文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99-02 过去传统教育主要以向学生传递知识作为培养目标,而从国家教育部门在2014年提出“核心素养”之后,在教学模式上也发生了一定转变。对于学生来说,在其小学阶段对其展开核心素养教育,对其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等的转变,都能对学生今后学习有着深远影响。在小学语文中实行核心素养模式,能从语文教师教学观念和思维方面进行一定转变,能够以“核心素养”作为培养重点,以此展开一系列小学语文培养,这对语文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方面也提出较高要求,是其接下来实践过程中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一、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 所谓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来讲,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语言建构与运用,即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言语经验,并在沟通交流中能够正确使用语言;其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即通过语文学习能够实现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如阅读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学想象力等;其三,文化传承与理解,即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逐渐形成文化自信以及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措施 1.建立语言框架,发展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对于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语言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内容,只有当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并且具备较强的语言技能,才能够确保教学质量,推动其他语文素质的发展。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首先需要把侧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构建语言框架方面,指导学生语言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并鼓励学生有效应用辅助学习工具扩充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完善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草原》时,为了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草原美丽风光以及蒙古族人的热情,并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字典查阅文章的重点字词,将掌握字词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内容。同时引导学生流利准确和带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在朗诵实践当中积累语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语言框架,培养语言能力,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完善打下基础。 2.注重阅读能力,为培养核心素养打基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能力是基于大量阅读形成的,是个人阅览成果的体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核心方法。古今中外,文学典籍浩如烟海,泛泛而读,不仅疲惫,还会一无所获,因此,必须要做到“选好、读好、理解好”。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有计划,且要连续施行。首先,古诗、文言使人灵秀,增加个人气质,文学名著助人体验别样人生,文哲材料促人探索人文智慧。选好书目,选好内容,寻找最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文章,使学生每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都应有所得、有所获。譬如阅读《三打白骨精》,要能够想象出“一打”“二打”“三打”的场面和前因后果,能够串联内容、复述过程,让听的人能够感受到文学之美。其次,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走入文学世界,用心体会文学巨匠的语言功底,从而达到“其义自见”和“下笔如有神”的境界。阅读能力的培养将让学生体会到各种类型文学作品的美,助其不断成长。 3.趣味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学科包含的知识比较广泛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感受不同作者的不同情感表达,包括在自然景观、人文精神等方面。由于当下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是对于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容易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将单调的语文知识讲解加入自己的教学特色,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富有激情,将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融入自己的情感,用热情的课堂教学氛围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根据课本教材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进行结合,将课本中的事物生活化,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了解语文知识,对作者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层感受,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有趣的汉字》时,老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下“汉字”,对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通过对课本教材中知识的解读,加上学生的积极发言,使学生对汉字有了基本了解。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语文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趣味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为伟大的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生动趣味、充满热情的教学语言,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综合性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收集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学习资料,体会到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引导其独立自主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是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需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形成语感、加强素质教育、掌握自己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学生掌握词语的正确运用技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发扬。教师要对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改进,包括采取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趣味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等教育方法,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完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体系,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满足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对人才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家尧.指向核心素养导向语文教学:重庆市2017年初中语文中考试题(A卷)评析[J].语文知识,2017(15):59-61. [2]黄伟.核心素养视域下民国与当代小学语文教材若干课文比较与审思[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7,33(2):37-50. [3]李志芳.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7):183-18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