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刍议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
范文 | 华秀红 【摘 要】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实用性,通过学习语文,让学生对中国的汉字文化有更深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字造句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帮助学生建立语感,锻炼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各类社交场合和生活实际中更好的运用语言和文字。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执教水平,采用更加灵活、高效的教学手段来组织高中语文教学地进行。要从教材入手,深入理解教学的内容,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从科学的角度不断审视教学的过程,不断改进和提升教学的效率。随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被社会和家长所接受,教师也要与时俱进,重新定义语文教学的目的,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187-01 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教学内容要丰富且有深度,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習感受祖国久远而厚重的文化。在生活中的很多场合,我们都需要用到语文,所以在开展语文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与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实践和运用能力,而不可完全照搬教材上的内容机械地讲解。 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本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规律,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制定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努力进取、力争上游的学习精神,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自主学习。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已经不再是学习基础内容的阶段,要注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最终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另一方面,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各种精彩的作品。高中语文的学习要立足于课堂之上,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并在生活中多加运用。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并显著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知识 学生只有增多阅读量,认识和了解更多的文学作品,对语言和文字的掌握才会更加熟练。但是在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且还有高考的压力顶在头上,不少学生会以学业重、作业多为理由,大大减少阅读的时间和数量,更多的把时间用在作业和考卷上。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抽出适当的时间用在阅读上。 为了帮助学生节约挑选的时间,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内容丰富有深度的阅读素材分享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从阅读中有所收获,明白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为了做到学以致用,对于阅读完的素材,学生可以根据其内容写一篇评论,训练自己的文笔。刚开始学生可能还会觉得无暇顾及阅读,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养成了习惯,不管学习时间有多紧迫,学生总能抽出时间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并接触各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从长远来看,阅读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语文成绩的提升,更是语文素养的不断积累和提高。 二、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所谓开放的教学环境,就是指课堂的教学极具包容性,能接受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学生能在充满创意的氛围中开心地学习。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是充满热情和想象力的,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学生都积极向上,努力探索和学习知识。学生信任和尊重老师,有足够的学习动力,且乐于学习语文知识。开放式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变得更加求知好学,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不会感觉枯燥无聊,而是沉浸其中,充分享受语文带来的乐趣和体验。在开放式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敏捷,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自主学习,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变得更高,个人的创新意识也能得到很好地激发。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可以把相邻前后排的四个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然后,根据教学的内容,可以提出一些极具探讨性和深度的问题,让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锻炼学生思维的同时,还能营造热烈的班级学习氛围。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不单指在课堂上、在学校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闲暇时间,将语文教学活动延伸到户外。比如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博物馆,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与课本中的古诗词内容相联系,增加学生们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又或者做一些民俗调查活动等,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通过这些活动,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语文的魅力和内涵。 三、引导学生养成预习课文的习惯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觉得文言文难,有的学生觉得阅读理解难,而为了进一步提升语文成绩,在家长的推动下,不少学生会利用双休日参加课外辅导,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和压力。作为现代语文教师,面对这种情况,要适时的调整语文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掌握和吸收更多的知识,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余压力。 具体来说,让学生养成预习课文的习惯,对于学习是有极大的帮助。如果学习时间紧张,学生在课前没有完成预习工作,则在上语文课时,教师先空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先预习和了解本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预习不能漫无目的,不是随便翻一下课文就行了的,而是要带着问题去预习。如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通过文章想表达什么思想等等。有了预习这一道程序,学生在听课时才会有所侧重,加快知识的吸收。这样,就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才能有效保障语文教学的质量。 总而言之,语文作为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影响重大。高中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程健.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7):109-110. [2]佟丽.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未来英才,2017(18). [3]石勇.探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南北桥,2017(10):28-2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