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网络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新举措
范文

    姜超凡

    【摘要】随着我国网络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尤其是高校学生而言,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好奇心较重,学习能力较高。因此,往往学生对于网络环境更为熟悉。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如何更好的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高校的政治教育教学成为各个高校关注的重点内容。因此,本文分析网络背景下政治教育教学的利与弊,并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背景更好的进行高校政治教育教学,旨在利用网络环境提升高校的政治教育水平。

    【关键词】网络背景 高校 思想政治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30-01

    一、网络背景下互联网的特点

    首先,互联网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与真实性,互联网是人们基于现实创造的虚拟的空间与环境。真实生活中的人们通过构建虚拟的环境进行信息交互。互联网实际是对真实世界的重塑。其次,互联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多元化。在当今的网络背景下,互联网的开放性具体是指互联网打破了时间的限制,而且具有非常大的包容性。

    每天互联网上出现的信息量都是非常大的。同时,这也导致了网络环境是非常多元化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观点与事物。这要求学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防止被错误的观念误导。再次,互联网具有非面对面交互性,学生在互联网中与人的交流都是以网络为媒介的、非面对面的。最后,网络背景下,互联网是具有一定的自由性与自主性的。人们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并不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人们也可以自由的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網络环境的自由性与自主性鼓励了学生勇敢表达与展示自我,这一点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尤为有利。

    二、网络背景对于高校进行政治教育教学的利与弊

    (一)网络背景下对高校政治教育教学的有利之处

    一方面,互联网丰富的信息为高校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的获取带来了便利,不仅仅是对教师获取案例等的便利,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点的便利。

    互联网中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求答案,解决了教师解答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另外,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的应用有效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另一方面,网络背景下,互联网的应用提升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自我意识,这对于高校的政治教育来说是积极的一面。互联网的非面对面交互性特点与自主性使得学生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互时能够拓宽自己的人脉并自主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各种社交软件不断涌现,新的人际交往方式为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可能,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更多兴趣相投的朋友。这也体现了网络环境中互联网的自由性与自主性。学生在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挥自身的特长,促进学生不断的完善自我。学生主体意识的崛起有利于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方便教师进行政治教育。

    (二)网络化背景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利与弊

    一方面,网络环境的复杂化同时也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首先,网络环境的复杂化使得学生很难准确的对网络信息做出判断,同时,学生大多都是单纯的,社会阅历较少,很容易受到蛊惑与欺骗。其次,虚拟的网络环境由于其丰富多彩的特点使得很多自制力差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另外,学生如果过于依赖网络社交软件,就会忽视真实生活中身边的朋友,不利于其正常的人际交流能力的培养,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最后,网络上很多不实言论、色情、赌博等垃圾信息的传播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很多高校的教师无法适应网络化的教学环境,网络背景下,教师失去了信息的占有优势,甚至在一定程度下处于劣势,在信息的更新速度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学生,网络资源的丰富与复杂多变使得高校教师落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三、在网络背景中进行高校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政治教育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由于网络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合理的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并对网络中的诱惑进行提前的预防,防止学生受到垃圾信息的侵蚀。另外,及时发现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问题所在,并及时解决,才能防止学生的思想政治出现问题。教师与学校可以开办一定的网络教育讲座,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提升自身素质。

    (二)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法律法规教育

    网络背景下政治教育要想更好的进行,就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法律法规教育,用法律的手段对学生的网络应用进行约束,引导学生遵守网络法规,文明参与网络活动,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形成爱国、爱党等一系列优秀的素质,从根源上杜绝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

    (三)建立健全高校政治网络管理体系

    完善高校的政治教育还需要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共同努力对校园网络安全进行监管,建立校园网络使用规章制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生活。将学生的政治教育与网络管理更好的结合起来,实现高校政治教育的开放式教学、服务型教学,成为以人为本的政治教学,提高高校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四)教师利用新兴媒体,打造高校政治教育平台

    在网络背景下,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各种社交软件也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微博、QQ、飞信、微信等各种新兴社交软件更在改变人们的交流沟通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社交软件开展学生的政治教育。以微博为例,微博由于其广泛性、实时性等特点成为学生了解时事、交流观点等的重要平台。

    教师要合理利用微博,通过话题、建立官方账号等方式,打造高校政治教育平台,引导学生与学校的积极交流。另外,将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等与微博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注定关注官方账号。通过官方账号开展政治教育。

    四、结语

    总而言之,如今的网络环境对于高校的政治教育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高校应积极利用互联网优势,同时规避学生在网络应用中的风险,合理运用当前的网络环境开展高校政治教育教学,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与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俊峰.网络时代大学生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徐刚.综合改革背景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4]胡恒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