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
范文 | 严纪萍 【中图分类号】G63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208-0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变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为导学方式是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间将存在着激烈的经济实力竞争,而这一竞争从本质上说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占上风,必须要有世界一流的高素质人才。 当今又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是一个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社会化时代。知识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加快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可以说,21世纪是在交流中竞争,在竞争中交流。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外语和外语人才必将成为这场竞争的核心,而“外语、电脑与开车”是21世纪的三把必备钥匙。不掌握外语这个工具,就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语言是—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为完成此任务,学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使学习变成学习、应用和发展知识的过程。 几十年来,由于受教材、设施等多方面的制约,我们在同一种教学模式里生活惯了,并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整个教学过程几乎采用同一种方式,靠死记硬背,着眼于对知识的传源,语法的讲解,忽视了对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越学越乏味,以致于掉队现象越来越严重,一批批学生带着“哑巴”英语,“文盲”英语走出校门。 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课堂教学交际化,给学生创造学说的机会 课堂上,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事、实物为情景进行口语训练,是防治学生“聋哑症”的灵丹妙药,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措施。在有声环境中学习语言、费时少、训练量大,易于巩固所学知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师生双方必须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操作和运用能力,这就需要经历一个双向的交际过程。具体做法: 1.自由会话、导入新知。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语言材料之后,应尽可能让他们得以发挥,多创造一些让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其得到“运用”的乐趣。例如,每天值日汇报、日记汇报等,学生说得简单,重复并不要紧,关键是通过会话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习惯。 2.听说领先,学习新知。 讲授新知时。必须从听说入手,利用各種直观教学手段,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形、声结合、记忆深刻。 3.创设校园环境,时时有英语。 (1)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实用英语。 为了让学生在校园内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我校对所有的指示牌和警句牌都用英汉双语书写。另外,利用校园自动广播系统的播音功能,设置英语歌曲为课间的铃声,校园英语广播站还实行每周一次的英语广播。 (2)在英语节日中,强化口语运用。 在英语节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开口说英语,成为学生体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3)进行交际活动,从口头上锻炼英语表达能力。 《新课标》中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其中一点是建立在交际策略上。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言需要有交际环境,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更需要在交际环境中得到速成和强化。所以要努力为学生搭建语言交际活动的平台,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创设英语氛围,使学生在感受异国文化魅力的同时,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 如每年可以趁圣诞来临时浓浓的节日气氛,开展英语文化周活动。 丝带传祝福(The ribbon passes on the blessing)在圣诞节那一天,请学生们在红丝带上用英语!写上各种节日的祝福或者新年的愿望,将红丝带系在圣诞树上。 圣诞游园(The Christmas visits a park)。可以班级为单位,设计一些英语游戏,将教室布置成游戏场地。如单词套圈游戏、指手画脚猜单词游戏、踢毽子游戏、推杯子游戏等,游戏尽可能与英语有关跳蚤爱心市场(Flea compassion market)。可由教研组组织,以班级为单位设置摊位。让学生带上家里的闲置物品捐给班级,参与交易活动,交易过程必须用英语交流。 这种情境,不仅锻炼了七年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而且还可以把交易所得设立一个爱心基金。同时学生还可感受和欣赏圣诞歌曲,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掌握单词Christmas以及与之相关的内容:Merry Christmas,Christmas card,Santa,ClausChristmas present,Christmas Eve. 4.联手校外资源,处处有英语。 (1)发挥培训机构作用,引进外教辅助教学。 传统的学校英语教育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缺乏更广阔的灵动性和交流空间,而课外各式的培训机构则可以较为充分地填补这一缺口。我校充分利用各培训机构的优势,邀请全国著名英语特级教师、外教、义工参与教学开展每周外教课。 (2)打造家庭口语环境,发挥家长的特长特色。 营造自然的家庭英语口语环境,尝试简单的“浸入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中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段,“全浸入式”的语言熏陶能够在他们身上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注重情景教学,培养交际能力 语言是交际工具,交际总是在一些情景中进行的,交际离不开情景,因此,交际与情景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教师可将真实的生活情景引进课堂,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通过创设各种情景,如问候、介绍、借物、购物、问路、道路、访友、打电话等等,让学生在模拟的语境中用所学语言进行对话,不仅能充分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课堂教学进行的生气勃勃,更能给学生提供语言交际的好机会。譬如,在教A同学到B同学家串门的一段话时,可先到教室的前面布置一番,然后让A同学到门外敲门说:“May!come in?”B同学打开门说:“oh,its youlike coffeeor tea?”A说:“come in.please.”“would you likecoffee or tea? ”A说:“coffee,please”B转身给A倒了一杯咖啡,递给他说:“Here you are”,A有礼貌地点头说:“Thank you very much”由于这种对话的内容、形式十分贴近生活,所以学生一定会乐说、爱说,积极性特别高,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求对话练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在特定场合与人对话的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用英语与人交际的习惯。 三、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英语会话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何谓“不教”?即“会学”、“爱学”、“乐学”。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使二者协调统一起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得以全面提高,从而使学生高效地学习英语,没有“导”就没有真正的“学”。过去都认为英语是教会的,过去强调教师的“讲”,造成“一言堂”、“满堂灌”,结果是“费时低效”。没有疑问,哪里来的探究与创造?没有幻想,哪有人类社会的进步?所以教师要像导游一样,总是让游人自己去领略无限风光;像导演一样,让演员自己去登台表演,并留有创造的空间;像教练—样,监督指导,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加强补救。比如,Ju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 is'Book 1B , unit20,主题是what's your favour it sporl?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说出尽可能多的体育用语,知道英语的,用英语表达;不知道的,老师帮他用英语表达,并逐个写在黑板上。结果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踊跃发言。既开动了脑筋,思维活跃,又发挥了想象力,学到了新知识。 只有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任务情景,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四、采用激励评价,促进形成口语交际习惯 1.推行强项评价,促进兴趣持续发展。 强项评价,即学生可以選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以自己的强项参加口语测试。测试可以采用比较规范的师生交流和生生合作的方式,也可用联欢形式。推行强项评价,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不断挑战自己,实现自我目标。 2.重形成性评价,关注情境注重语用。 口语表达的评价重在过程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能促进学生语言流畅程度逐步提高。 3.规范终结性评价,统一标准梯度发展。 我校已经形成较为规范的口语测试方案,即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和学习能力,形成不同年级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另外,还形成了较为详细的等级评价标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