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分析 |
范文 | 黎献花 【摘 要】小学时义务教育中的初始阶段,新课标改革以来,对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各学校和老师之间探讨的重要话题。制定的合理的教学方案不仅对小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于教师的职业素质也有着一定的判定标准。小学阶段的数学有着较为抽象的特征,对学生的学习生涯有着贯穿性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作为学生的启蒙阶段的引导者,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们所具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合理安排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掌握数学的学习特点,将理论与实践将结合,从而全面优化小学数学教育,多方面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并且对于学生们日后的教学学习中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特点;教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24-01 一、小學数学课堂学习的特点概述 1.数学学习内容上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充满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对于刚刚接触数学这门学科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同时数学对于学生的思维有着较为严格的标准,包含着多种数量关系和各种空间形态,为了促使学生培养缜密的思维习惯。小学数学的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对数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以及掌握简单的数学方法。由于小学生处于汲取知识的初始阶段,还未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学数学教材将抽象的内容最大程度上的进行转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以便更容易掌握课本中的知识。 2.数学学习方法上的特点。 小学生的年龄偏小,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差。小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引导和自主探索。自主探索就是培养小学生发现和创造的能力,通过自身的摸索将内容转化成自数学经验,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具有探索性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教师的引导应当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不要让学生过于依赖和听从老师的讲解内容,而不愿在其他方面多做思考。课堂上教师及教材的引导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老师传递的知识和课本中的内容,这种接受性也是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特点之一。 3.教学内容特点。 因为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递进性,只有在教学中构建一个系统性的教学知识体系,并逐渐进行完善,才能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然而数学学科是一个较为繁琐的知识体系,能够由一个大的知识点,通过层层递进方式,演化出许多小的知识点,其包含的知识内容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连贯性。要想彻底解析某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往往要花费好几个课时的时间。由此可见,小学教学的学习过程中系统性和渐进性是互相结合的。 二、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1.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的培养。 通常情况下,教师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要将看起来呆板的教材赋予色彩,让其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从小开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逻辑概念,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要懂得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与数学教学合理的结合,让数学走入生活当中,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及学习效率。小学数学要能够充分适应学生们的特点,做好与主观抽象事物的区分。因为小学数学课本大多较为抽象,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课本中的内容理解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规划的时候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对课程要有着明确的认识,要遵循小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从而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课堂中首先老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积极的课堂氛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学习内容的深化,重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注意每堂课中最为重要的知识点,对该部分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以便孩子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给学生自主摸索的空间,让学生善于思考,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 2.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接受教学知识。 小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要循序渐进的进行,不能操之过急,要做到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学习。因为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存在着差别,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分组学习,分类教学。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并且,小学生若是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很容易忘记前段时间的学习内容,也无法将现阶段所讲内容与之前的知识连接到一起。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对于重要的知识点要进行反复的讲解,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的系统性。除此之外,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都是一样的,那么最终的教学成果也会不尽人意。要想学生系统掌握数学教学课程,首先要从简单的内容入手,循序渐进,最后再学习较难的问题,在该过程中不断提升学习难度,这样才能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有效学习。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 学习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知识不断探索的过程。若是学生只能做到在课堂上被动的听从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对于知识的理解只限于表面内容,不能或不会在课堂上花时间主动学习的话,那么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注重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引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乐趣。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和研究,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思维加工,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对内容进行分析,最后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 三、总结 由此可见,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对于小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小学生数学的特点来进行,分析每位学生所具备的特点,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全面且系统的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探寻出能够适应每一位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对小学数学课程要做好细致的规划,不断创新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合理安排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素养,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持的基础,从而尽快实现小学生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义龙.浅谈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相关影响[N].科学导报,2017-06-30(C06). [2]钟锦.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4):161. [3]马文超.试论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活动的影响[J].赤子(上中旬),2016(21):23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