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范文

    马功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30-01

    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寓教于乐,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一、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电子备课,为课堂教学夯实基础

    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再加上农村孩子见得少。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可是,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教好几个学科,工作量大。备课手写麻烦,于是把好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有的教师纯粹就是照抄以前的教案。备课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认为电子教案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种各样,一课有好多种,而且资料多。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如:我在备鲁教版第十册语文《匆匆》这课时,就参考利用网上的种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用插图,学文用投影,朗读用录音,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件,让学生体会时间孩子的珍贵,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一直坚持电子备课,不仅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特别是眼、耳、脑的学习功能,增加学习效率。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组其他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因此,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变化,而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兩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好奇心强,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课件,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课时,学生对于航天知识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激不起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我利用形、声、色俱备的教学课件,展示有关航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欣赏。播放课文录音,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银河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如,在学习《开国大典》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天安门广场的一片欢腾。我利用远程教育中的课件,让学生欣赏人们听到主席宣布成立那一刻的视频录像。影片展示的图像、动画、声响效果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感受到了祖国成立的喜悦,特别是对“四面八方”“人山人海”这些词语有了深刻的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启发了学生情感的投入,达到了求知和愉情的双丰收,优化了课堂效果。

    3.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增进学习效率。

    教育教学信息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刺激强度和频度,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空洞的“说教式”上课所不能企及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多媒体传授给学生。如,在《山雨》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山雨的录相一放,学生一下就明白了:山雨中的植物各种各样的特点。总之,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以其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

    4.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多次适时地用磁带录音的播放替代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跟着试读、复读、跟读,收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我在教学《匆匆》一文时,利用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录音,再配以精美的课文图片,同时出现文字,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反复让学生听读,跟读,比读,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课文内容教师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学生自然就理解了。

    5.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创新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引发争论,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有效运教育信息技术,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现代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的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寻找春天”为例,当学生到大自然观察了春天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话导入:“同学们,春天已向我们悄悄地走来了,她生机勃勃,清新可爱,你们瞧见了吗?”顿时,学生纷纷发言.“你们还想看看吗?”“想!”一按键,屏幕上显示出各地春天的美景。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陶醉在其中.“呀!怎么有这么多漂亮的地方呀?”“真美呀!”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景色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描述的最美。”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有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外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农村条件有限,学生不能上网查找资料。在课后,我利用网络查找了课外补充材料,打印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让学生阅读欣赏。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