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摸索
范文

    王东民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有什么好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模式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组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71-01

    一节课45分钟,怎么合理高效的让学生学习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不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也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高效的课堂,要求老师课前课后精心的安排和准备。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比较容易操作的是实验课,学生分组实验。其他常规课堂学生如何合作学习呢?下面的几步操作是结合许多老师的好点子总结出来的比较可操作的方法。

    一、预习

    预习的时间通常限定在10分钟以内,包括学生完成课本的预习和导学案的知识点过关。而学生的课前3分钟则安排学生的集体诵读,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预习前教师要有必要的引入、自学提示或点拨,时间应控制在3分钟以内,以帮助学生自学,完成部分导学案。

    二、导学、研讨

    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导学”(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内容提示去看教材和相关辅导资料;教师准备的相关实验或学生实验、视频资料、演示课件、阅读材料可以在这一环节里运用;然后完成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和题目,对重点、难点及有疑问的地方用红色笔标出,各学习小组可以围绕重点、难点、疑点、混点等相关内容展开讨论。

    预习时以80%的学生完成导学案所设问题的70%为宜,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学生会的和不会的)。

    基本程序是:自学→互学→小组研讨

    1.自学。

    学生个人通过看教材和资料,自己独立的完成导学案上的学习问题和题目达到40—60%,注意独学时学生不准讨论和交流,这是预习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整个预习课中占60—70%的时间和精力,自学使用黑色或蓝色墨水笔。

    要求:

    (1)标注重难点。

    (2)保持安静。

    (3)独立完成。

    2.小组合作(互学、群学)。

    小组合作交流,依由小到大的原则,即同伴——分组——整组。

    互学 学生通过自学确实不能够完成的学习问题和题目,再与自己学习同伴一起讨论探究完成。

    群学 学生通过自学、互学仍然不能解决的学习问题,由整个学习小组共同讨论探究来完成,这个环节主要体现优生带中生,中生帮助普通生。

    在整个课中,互学和群学各占15—20%的时间和精力,均使用黑色或蓝色墨水笔。

    要求:

    (1)互学交流。把自己的观点或疑问与结对子的同学进行交流、解惑。

    (2)小组研讨。互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

    (3)学生交流离座,要把凳子轻轻放入桌下,行动要迅速,便于交流活动。交流时声音适度,以双方及组内,听清为准,切忌大喊大叫,小组交流起立时,不要拥挤。

    (4)交流时,鼓励畅所欲言、神采飞扬、各抒己见的积极表现,反对缄默不语、麻木迟钝、人云亦云的依赖心理。严禁假交流,随意交流,更不能借交流之机嘻戏、玩耍。

    (5)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

    三、板书

    本组所分配的一方黑板是反馈、拓展、交流、展示的平台,板面利用要自然,想写就写,尽情挥洒。板书时间为本节上课前的课间,以免影响课堂展示。

    要求:

    (1)板书迅速、工整规范、简明、条理清楚,字迹清晰。

    (2)板面设计规范合理、清楚美观,作图科学、横平竖直、图文并茂、重点突出。

    (3)白粉笔为主。用好彩色粉笔,有助于强调重点,有时还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色粉笔的使用不要过多,否则不仅没有达到突出重点的效果,还会给人眼花缭乱之感,影响板面整体效果。

    (4)小组讨论后未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简单明了的写在黑板上,寻求帮助。

    四、站立交流

    站立交流时间为5分钟,作用:一是提示学生已经上课,可以振作学生精神(提神);二是核对导学案上的答案;三是解决疑难问题;四是学习小组人员统一一下思想观念,为展示、对抗质疑做好充分准备。

    要求:

    (1)站立交流时精力要集中,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2)对答案时,错的要用红色笔做更改。

    (3)组内同学解答疑难问题时要认真听,弄懂弄通。

    (4)小组的讨论,不能影响到其他组。

    五、展示、质疑

    课堂展示、质疑是一节课的精彩部分,展示的内容应是重点、难点、疑点、混点(一般由教师根据学情分配展示内容,展示人由小组确定)。展示应侧重知识的迁移运用。

    质疑是听展者发出纠错、补充、疑问、不同意见或见解、不同解题方式或方法,是思维的碰撞,是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1.展示要求。

    (1)展示者准备要充分,设计好开头语、过渡语、结束语。对展示内容要熟知,鼓励拓展性展示,要把展示内容组织成展讲语,展示时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切忌照念答案。

    (2)展示者应提前进入预定位置,上组展示评价完,自己迅速到位,站在聚焦处,眼睛环视全体同学,便于展示及听展者倾听。

    (3)展示前要对上一组展示有总评,简明扼要、评价中肯,切忌将征询的目光投向老师。

    (4)展示者要仪态大方、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语言流畅、语速适中、抑扬顿挫,准确把握展讲时间,忌拖泥带水。

    (5)展示者可利用电子白板或实物投影等辅助工具,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根据学科特点,说、学、演、唱,书写、描绘淋漓尽致,达到既传授知识又感染人的效果,要有自己的感悟、拓展或生成。

    (6)展示的重点应是思维过程或方法,展示时小组成员要配合,不冷场,及时补充。

    (7)其他小组正确指出本组展示的错误时,展示的同学要用同学们易看清的彩色粉笔将自己组的展示内容在黑板上修订。

    (8)听展者应认真倾听,切忌中间插嘴,私下议论,嘲讽取笑,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不放过每一个难点、疑点,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填补。

    2.质疑要求。

    (1)质疑要主动,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简明扼要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但要做到有抢有让,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2)质疑要抓住问题要害,要有一定深度,不能仅仅停留在纠错、补充等低层次上,要能发表不同的意见或见解或更好的方法。质疑的对象可以使他组或本组,根据学习内容,学生不能质疑的,老师也可象学生一样参加质疑,教师要善于运用“追问”的技巧。

    (3)质疑后展示的同学必须释疑解答,确实解答不了的问题要先请本组同学帮助解答,本组解答不了的,再请其他小组帮助解答或求助于老师,教师可以精炼的语言释疑解答。

    展示、质疑程序及用语

    展示部分:我代表第×小组给大家展示导学案上的第××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到这里来或看到黑板上!(接下来展示内容……)展示完毕,请大家质疑!……

    质疑部分:我觉得你展示的××题有问题或是错误的;我觉得你××说法或表述错误或不准确、不严密、不简洁、不完整或没有讲清楚,我觉得还有更简单或另一种或更好的说法、解法……,质疑完毕。

    释疑解答:你说的对或很对或很好,我同意你的说法或讲解;我不赞同你的观点或说法,我觉得你这种方法或答案……;这个问题我解答不了,请我们小组哪位同学帮助解答;请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答或求助于老师……大家还有没有质疑的?请老师点评……,谢谢老师的点评!请下一组同学给大家展示!

    六、精讲点评

    要求:

    (1)教师针对学生板书、展示、质疑、释疑的情況进行“精准”的点评,该肯定的要肯定,该否定的要否定,点评不要局限于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学习方法、技巧也是点评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可由学生点评并评分。

    (2)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人生感悟,以及尚未成熟的思维能力,决定了他们对某些内容的理解难以达到应有的深度和高度,某些时候,教师以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而进行言简意赅的讲解,无疑会带给学生一种智力挑战,一场头脑风暴,一次心灵的冲撞。

    (3)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教师的“讲”,做到“一讲”“三不讲”:讲了学生才能懂的,教师应精讲,一般不超过5句话;学生自学就会的不讲,自学不会通过小组对学或群学能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4)展示交流、质疑对抗、精讲点评各环节过渡应自然流畅。

    七、巩固提升

    要求:

    (1)组内要互帮互助,做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争取全面收获。

    (2)认真更改错题,填补遗漏知识点及新生知识点,全面完善学案。

    (3)达标检测时要严肃认真,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独立完成检测题,真实反馈学情。

    (4)每天上完课后要及时整理导学案,将出错的问题整理到纠错本上。

    八、课后反思

    课后做好回顾积累,才能巩固学习效果,扩大学习效益。

    要求:

    (1)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回顾,回顾自己在课堂上参与了多少,展示的怎样,提出了几个问题,主动解决了几个问题,为本学习小组的成功做了多少努力,今后应该怎么办?

    (2)对本课的内容了解不透彻的,掌握不牢固的,甚至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小组合作或请教老师等渠道解决好,不留“后遗症”。

    (3)做好总结,积累纠错工作。纠错是学生的知识“背囊”,纠错本是学生的宝贵“财富”,是以后复习的最佳资料,学生要将重要的知识点,易错点,特别是通过同学的帮助,老师的点拨才理解的东西,重要的解题方法,规律性的东西,自己的体会、感悟,都要记录在纠错本上,将自己做错的题目更正在纠错本上,并提醒自己不要重复犯错。

    小组合作有许多种模式,每位老师的见解不同,小组合作的方式可能就存在差异。以上是自己对小组合作的一些自己的想法,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应该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最好的,只有不断改进,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更加高效的学习。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