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小学语文中如何开展阅读教学 |
范文 | 宋相萍 【摘 要】阅读课文在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课文可以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形成较好的语感,获取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学生自学的引导,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从而在阅读中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鼓励学阅读时要面要广,多方面的书都要涉及,这样不仅接触社会的各个方面,还能学到更广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读书能力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227-02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而读是所有能力培养的基础,是重中之重,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然而,不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就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学生的词汇、用语、朗读、概括能力都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来谈谈在阅读教学课上的几点训练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首先是预计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其次是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乐于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再就是教师是否悦于投入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这几个方面的标准都能实现的话,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说就不存在低效的情况。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预期教学目标不能达标。小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也容易分散。小学语文阅读承担着字词、句法等繁重的学习任务,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时易疲惫和涣散,预期的教学目标容易打折。其次,学生阅读兴趣缺乏。在课堂上不能主动配合师生、生生互动,课堂外也很少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巩固和开展课外阅读。第三,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消减。小学语文的教学既包括具体语文学习任务的达成,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更要处理这个年龄段学生因自控力不足而产生的各种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可谓“劳心劳力”,因此教师容易职业疲倦,对教学活动的激情减退,对专业综合素养的要求也必然固守。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要完善阅读教学的环节步骤。要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就需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力求完善阅读学习的各个步骤。一是阅读学习的目标要明确、要具体。也就是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明确,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表现要做出具体可观察的表述。小学阶段,主要是基本的字、词、音的学习,以及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这个过程会贯穿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始终,并且循环渐进,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制作细目表的方式,既要明确表示出预期的教学效果,又要描述出学生在课堂学习后可观测的反应。二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打基础”。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服务,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三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情景。教师要根据文本的文体、内容、目的等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效结合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四是教学评价要增强针对性。小学阶段阅读教学评价的针对性和鼓励性并不对立,可以兼容。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表达技巧,或体态语言等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同时不失鼓励性。评价方式、方法的选择还要注意多样性,评价的主体也可以多样性,充分运用好同伴、家长的评价,这样可以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给阅读方法,有效提高阅读水平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多种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读的形式很多:朗读、默读、录音朗读、教师范读、领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等等。同一种读的形式即使十分完美,时间久了,也会让学生生发腻味,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各种读的方法,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根据学生的特点、文章的特点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教学《金色的鱼钩》《凡卡》等,这些篇幅较长的课文,因课内时间有限,要从头至尾的朗读,理解文意的时间太少,这就适宜默读和选择其中的精彩片断来朗读。教学篇幅短的、古诗词类的最适宜诵读。写人记事类中的人物对话,宜分角色朗读。每一种形式的读都要借助语调、语气变化会给学生一种独特的感受,多元形式就会给学生多种读的感受,从而强化读的效果。 四、指导方法,促进阅读有效性 阅读是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阅读活动尽管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任何人的主观意愿都难以强加于他人,尤其教师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精确分析完全可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知识可以传授,可以记忆,但对语言和文学作品的深刻感悟与理解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慢慢体会,教师的指导很重要,但只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可以把一些科学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以利于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开展。阅读伊始,首先要对所读作品及其作者的时代背景与当时社会环境进行充分了解,现在是网络时代,为相关知识的寻找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这非常有利于及时掌握一些背景知识。在阅读过程中,以探索精神去发现问题,一切新奇的内容,哪怕是一段精彩的描写,小到一个生字,不懂的内容,难以理解的内容,感兴趣的内容……都要一一做好阅读笔记;第一次基础性阅读过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于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值得研究探讨的内容,一起开展研讨会,总结探索得出一些最关键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深入阅读,这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鼓励探索、思考,进一步提高阅读效率。以聽说读写结合为主要渠道,把重点字、词、句、段再进行精读,并且深入研究一些值得思考和记忆的内容。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强调实践训练,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探索民族文化语言特色和精华,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提高,是阅读教学更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实现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审美素质提高,利用语文课内外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对于有价值的作品通过反复阅读,进一步深入探索,精读品味,逐步体会到民族文学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丽艳.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探究[J].才智,2012(28). [2]李建欣.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赤子,2013(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