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PBL”式课堂教学的优势分析及应用 |
范文 | 【摘 要】PBL是课堂教学有待拓展的应用领域,与“问题中心”教学模式相比在理论基础、概念界定以及角色定位上不尽相同,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训练学生更高高层次思维;促使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为了推进当前课程与教学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改革,PBL有待与各领域的课程进行更好的融合,系统构建PBL式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PBL课堂教学;问题中心;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12-02 问题导向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原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教育工作者Howard Bar-rows首创。它已成为西方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在西方高等教育领域以及初等和中等教育中广泛地应用于商业、工程、法律等专业教育。[1]它是一种“基于问题式学习”或“问题导向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2],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相比于当前我国课堂教学常用的“问题中心”教学模式,PBL有其独特的优势,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势必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一、PBL相比于“问题中心”教学模式的独特性 1.理论基础不同。 “问题中心”教学模式以构建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学习者在预设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大多遵循预设问题→解决问题的既有路线,问题往往缺乏真实性,情境具有规律性,课堂教学问题的成果也较为单一。 PBL以杜威的经验主义和建构主义为基础,遵循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路径。学习过程的起点和动力是真实的或接近现实的问题。PBL除了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之外还强调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真实或接近真实的问题,情境具有随机性,可以使学习者获得具有广度和深度的知识。 2.对“问题”的界定不同。 “问题中心”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往往是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中那些既有的,缺乏时效性的一些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问答和讲授的方式去进行答疑。而这些“问题”的作用仅仅是为了不断得引起学生的疑惑,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循序渐进做铺垫。可以说,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起点。 而PBL中的“问题”则是那些真实生活问题或接近真实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抛出与生活真实相关又具有时效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天性,让其意识到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具有挑战性与可能性,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可以说,这种“问题”是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的动力来源。 3.教师角色和学习者角色定位不同。 “问题中心”教学模式下师生角色是一种“牵引式”关系。教师预设情景,引导学习者产生疑惑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师生关系是一种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虽说学生也有一定的主动性,但却不是真正意义的主动。 PBL下的师生角色是互动关系的。师者关注的是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继而帮助其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帮助其保持应有的学习流程,学生则以主动实现知识与情感、认知与技能、生理与心理等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发展为目标。教师是学习者合作团体的助手和引导者,是团队精神的凝结者,是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凝结者,也是与他人交往的榜样,而学习者则是积极的实践者和反馈者。 二、PBL运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 1.PBL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知识具有概念性、结构性和普遍性,现实世界中的教学问题往往结构性差、结构复杂。每一个问题因其独特的背景、文化和不同的学科而具有不同的特征。此外,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或解决一个真正的问题。对于思维发展还不是很成熟的学生而言,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往往告诉他们,每个问题的答案都有其合理的理论作支撑。然而,PBL可以通过真实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程。已有实证研究发现,通过PBL,学生可以提高以下能力:发现案例中的主要问题,明确问题的本质,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利用资源解决问题[2]。 2.PBL能加强学生高层次思维的训练。 高效率的课堂学习是复杂的工作,要求学生具备高水平的思维能力。高层次思维是一种有意识、目标导向、持续的心理努力、发散、研究、判断和反思的复杂思维的认知活动,包括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性思维活动[3]。在PBL教学中,教师围绕实际问题进行教學,同时学生积极参与高层次的思维训练,以完成学习任务,这必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3.PBL能促使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国外许多关于PBL实施的实证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学生对PBL的实施更加满意,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递知识,充当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而在PBL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三、PBL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展望 目前,我国关于PBL在课堂教学领域应用的有关探索研究还相对缺乏。为了给课程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相关教师、学者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多个层面上进行系统探索,构建高度适用的PBL式课堂教学模式,不可避免的将会面临以下几个挑战: 第一,PBL式课堂教学问题的基础理论探索。尽管PBL已成为西方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但研究也较为成熟。但就其自身理论来源来说,在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和整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资源,揭示PBL的相关问题,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为了防止PBL教学过于形式化,课堂教学效果不佳,PBL课堂教学不能盲目地扩大PBL课堂教学的范围和时间,以拓宽理论基础。在实施PBL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实际需要,从根本上实现“问题导向”教学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着眼于未来人才的成长和发展[4]。 第二,模式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的考量。以往的研究表明,PBL的实施效果如何,主要涉及到教师因素,如:教师自身的素质、实施该模式的意愿,活动实施能力等;学生因素,如:自身的已有知识水平、学习动力、课堂参与度等;环境因素,如:班级文化氛围、课堂教学相关的硬件条件等;课程自身因素,如:PBL式课堂教学的目标、问题选择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在PBL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会有怎样的影响?这是有待相关学者、教师进行深入探究的。 第三,PBL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这需要研究者在对各阶段和各学科的课程所涉及的相关因素如: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等做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与PBL的一般运行模式进行融合,建构成一种适用性广泛的PBL式课堂教学模式或者多种与各科课堂教学相适应的有效变式。 第四,PBL式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的建立。就已有的相关研究来看,PBL的教学效果褒贬不一。譬如,国外已有的相关研究表明,虽然PBL式课堂教学下的学生满意度有所提升,但并不比传统教学有明显的优势。[5]分析其原因,这可能与教师个人的组织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教师过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将会使得学生的思考模式与教师的期望产生较大落差,这势必会大大影响PBL式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PBL如何有效的应用于课堂教学?用什么样的指标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将是学者们所必须仔细斟酌考量的一个难题。 四、PBL运用于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有权决定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实施PBL教学模式之前,通常需要考虑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首先,PBL是否适合课程设置。PBL虽然适用于许多课程的教学,但更适合于分析性和实践性课程。当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情境中时,PBL的分析和反思的本质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中学德育课程通常是在课堂活动和小组实践中进行的。因此,在这类课程中实施PBL不仅可以提供科学的评价和分析体系,而且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内容的深入理解。 第二,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吗?教师从传统教学和讨论转向教育PBL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在PBL教学中体现具体的课程目标,是采用单个案例还是采用多个案例,是需要外部资源还是同行专家来丰富案例的内涵,如何在案例中呈现问题,学生扮演什么角色。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案件的背景是城市还是郊区?写这个案子本身需要时间。在实施PBL之前,教师通常要求其同事帮助分析案例的有效性,例如内容是否准确,描述是否清楚,案例是否适合使用,是否符合课程目标和应用标准。 五、PBL式课堂教学实施模型建构 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流程,始于“问题”而终于“汇报”,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首先,PBL式课堂教学的问题往往综合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师的经验,问题往往不流于形式,较为真实或接近真实。其次,导师辅导小组虽然贯穿于整个流程,但却有着不同的目标。重分析问题的导师辅导小组要做的是在小组合作的前提下对PBL式课堂教学问题进行初步分析、讨论、探究,确定下一步自主学习的目标。而重解决问题的导师辅导小组要做的是在自主学习之后,深入剖析问题,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找出自己小组所认为的解决PBL式课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最后,课堂教学的成果不是简单的小组汇报,而是以其为手段找出能为今后PBL式课堂教学问题以及学生自身解决类似现实问题做参考的知识。简而言之,它是一个始于“PBL课堂教学问题”终于“现实参考运用”的动态发展的一个应用性模型。 第二,该模型十分重视学生的反思性行为。学生在当前特定的PBL式教学问题研究中所生成的内在兴趣、经验教训、元认知策略等,将鼓励和引导他们在未来学习和研究中深入研究同一主题或相近主题,使他们比初次接触该主题的学生更有可能顺利解决概念冲突并获得满足感[6],能够间接促进学生后续相关学习研究的成效。PBL过程中的反思也是有益的,特别是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现知识的整合、抽象化和建构;这一分析和归纳过程会为学生提供强烈的动机进行更多自主学习,从而更加突出了PBL的四个教育目标:结构性知识的建构、有效的思维过程、有效的自主学习技能和学习动机的强化[7]。 总之,P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基本一致,值得在课堂教学领域推广和实施。但是,PBL式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无疑给了教师和学生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如何使PBL在课堂教学中更加行之有效,仍需要我们相关的学者和教师对此做更深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黄慧娟.国外教师教育领域实施问题导向学习评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8):19-22. [2]Christina De Simone.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Frame-work for Prospective Teachers. Pedagogical Problem Solving [ J] .Teacher Development, 2008, 12( 3) : 179- 191. [3]刘儒德. 基于问题的学习在中小学的应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 ( 1): 22- 30. [4]王苏珏.从师本到生本—对实施有效“问题导向”教学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553. [5]陆希平等.问题导向学习:文献回顾与未来展望[J].西北医学教育,2006 (4).+ 378. [6]Hendry,G.D.,Formmer,M., &Walker;,R.A..Constructivism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J].Journal of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1999,(23):359-371. [7]Distlehorst,L.H..A Comparis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Standard Curriculum Students:Three Years of Retrospecitive Data[J].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Medicine,1998,10(3):131-137. 作者簡介:丁长康(1990—),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助教,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